日前牛奶行业举办的内部研讨会上,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丁木德则认为,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乳品企业按照2.95国标来执行,很多牛奶都要倒掉。农业部从国情出发,照顾最大多数奶农的利益,把标准降低了一下。
其实这样的质疑,在去年就有了。去年的3月26日卫生部批准公布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当时就有报道称,系“历史新低”,被指倒退25年。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对此回应说,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
的确,我们国家72%的牛奶都是散户饲养,散户生产,很多的牛奶不合格,所以“照顾最大多数奶农的利益,把标准降低了一下”。但有关方面的这种解释,显然给人有“求小利而舍大义”的感觉,因为其“照顾奶农利益”的另一面,就意味着是不照顾更大多数的消费者,特别是那些经常喝奶的青少年。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那么现在一些餐厅在用地沟油,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为了店主个体户的利益,放任不管,而不顾消费者的健康,把食用油的标准降低,变成可以使用地沟油了?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长期的低标准对于中国的奶业发展,并不是有利的,反而是会害了其发展。到时,最大多数奶农的利益以及被保护的奶业个别大企业,会受到更严重的冲击。事实上,一些牛奶出口被退回来就说明了问题。尽管现在还可以出口转内销,解决这些企业的销售问题,但消费者并不是钱多人傻,这样的营销策略早晚会失去人心的,最后走入自我毁灭的堕落深渊。
有一句管理学的句子是这么说的:“当你要翻过一堵墙时,先把帽子扔过去。这样,为了找回你的帽子你就必须越过那堵墙,不会一步一步地后退”。在中国的奶业标准上,无疑也是需要有这种魄力的,就是以一个相对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然后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而不是为了迁就现实,一步步妥协、退后,还大言不惭地谓之为“国情论”。
时至今日,我们发现,“国情”还有“国际接轨”,已经成为最令人头痛的两个概念了。当油价等上调时,与“国际接轨”的解释就喧嚣一时,当诸如食品行业标准要提高时,却又是“国情”论盛行,这二者就仿佛沦为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成为某些行为的遮羞布。但是,有更多的人会明白,真正的国情,是民情组成的,当一个又一个的“国情”在背离民情的轨迹上我行我素的话,这样的“国情”早晚会沦为笑柄,遮盖不住那荒唐的事实真相。
张天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