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蔬菜迈入“元时代” 一直存在“流通暴利”

2011年06月25日 15:3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回想去年,蒜、豆、姜等农副产品接力涨价,高峰时甚至贵过肉价,引爆网友创造“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辣翻天”等流行语来调侃“菜价贵过肉价”。去年岁末,在各个网站甄选的201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中,“蒜你狠”系列自然荣登榜单。

  现在,时过境迁。记者近日走访广州的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发现,“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辣翻天”等“涨门人”已经下台,风光不再。甚至有的跌得很惨,如“蒜你狠”就变成了“蒜你贱”。但是也冒出了新的“涨门人”,如花生从4月开始,短短2个月从5元涨到了9元多,成了名副其实的“花你升”。

  记者走访还发现,想农产品价格回到以前,特别是均价破“元”的时代,已经不太可能。

  忆当初,涨价均现游资影

  去年那波农产品的接力涨价,最先冒出来的“涨门人”是大蒜,到2010年年末,高峰时价格达到10元/斤。随后,绿豆也疯涨。“绿豆从去年一开始每斤5-6元,到去年夏天达到最高峰,翻了一番多,要13元/斤。”广州东川新街市办公室副主任徐健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后来,“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玉米疯”、“辣翻天”等等一系列新词,纷纷粉墨登场。

  根据有关媒体当时的调查报道,每一新冒出来的“涨门人”,背后或多或少都有游资的影子。如去年四五月,白糖期货价格一度跌到低谷4700元/吨,但随后一路坚挺,高峰时超过7000元/吨。白糖当前的期货价格依旧维持高位,有媒体指出是游资在力保“糖高宗”不退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农产品去年种植成本增加得挺快,而因为国家的储备粮制度,粮食价格波动不可能那么大。而像蒜、姜这些小宗的农副产品,产地很集中,一旦有资金进去,市场上释放了涨价信息,囤积者和种植户很快就会惜售,惜售之后,供给远远小于需求,价格在一两个星期内马上就上去了。”

  看今朝,“蒜你狠”成浮云

  6月22-23日,记者走访了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东川新街市市场、五羊新城一带的菜市场、海珠滨江东肉菜市场、天河员村菜市场,发现相对于去年高峰时的菜价,蔬菜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以曾经风光无限的“蒜你狠”为例,相对于去年高峰时10元/斤,在普通肉菜市场大蒜的价格为4-5元/斤。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上的大蒜价格,最低的价格已经降为2.5元/斤,高的也不过5元/斤。生姜的价格也比去年高峰时回落了一半左右。

  徐健生说,批发市场的姜、蒜确实都降价了,但是要一麻袋地买才便宜。绿豆、红豆之类的小杂粮,价格比去年高峰时已有回落,但价格比去年同期仍要偏高,比去年未涨价前的价格,仍要高出几成。

  郑风田分析道:“去年菜价涨幅普遍达到60%-80%。农民于是扩种,导致今年蔬菜供应远远大于需求,所以价格在回落。像绿豆之类的小杂粮,种的地方不多,需求量的也很固定,价格没有大的变动。”

  展未来,难返“角时代”

  记者走访市场上发现,像老广州人喜欢用来煲汤的莲子、百合之类的副食品,在去年涨价后,一直维持在高位,未见松动迹象。徐健生感叹道:“莲子、百合这类副食品,完全没有跌,没有涨价已经很高兴。”

  而“蒜你狠”才演变成“蒜你贱”,农副产品领域内又出现涨价“新锐”。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花生价格开始大幅度上涨,从5月份的5元多,涨到现在10元/斤,1个半月内翻了一番。徐健生也向记者透露了类似现象,“现在花生一天一个价。”

  在走访时,记者发现市场已经难觅低于1元的蔬菜了。徐健生说,2006、2007年还可以在东川新街市档口上看到1元以下的蔬菜,“现在已经看不到,除非你在晚上7点来钟快清场的时候来。”

  看来,蔬菜均价破“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郑风田指出,都市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蔬菜进入“元时代”。因为除了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升以外,大规模的城市化与土地补偿费用高升,也推高了农地的机会成本;农业生产需要考虑机会成本,农民工的工资普遍上涨两倍以上,也推高了农产品种植的比较成本。

  不过,郑风田也特别强调,中国蔬菜流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流通暴利”问题。“实际上在批发市场,菜价还很便宜。”他指出,从田头到餐桌,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太多,层层加费,使整体流通费用高涨,“农民又太分散,基本上没有组织,农业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以及农产品产销区分割的特点,导致我国时常发生肠梗阻,买难卖难常发生。”记者 陈强 孙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