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短期理财产品最高收益率或达7% 大打"抗通胀"牌

2011年06月27日 13:5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白热化 不少产品大打“抗通胀”牌

  转眼间,2011年已经过半。记者近日走访佛山各大银行、保险机构采访了解到,各类理财产品的销售呈现出白热化的状况。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机构,均大打“抗通胀”牌,市场上的短期理财产品最高收益率甚至达到了7%。

  工行佛山分行资深理财师黄芳向记者介绍,今年上半年,工行佛山分行各项各类理财产品销售总额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显著增加,存款向各类理财产品分流的趋势十分明显。而中国银行佛山分行的统计数字也显示,今年上半年,该行理财产品累计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多。

  “由于目前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高于中长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因此上年半中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中以保本保证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最受客户青睐”,中国银行佛山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工行佛山分行资深理财师黄芳分析认为,普通的活期储蓄和定期存款利率相对较低,这导致投资者的投资愿望远远大于以前。为此,银行相比前期发行更多的信托理财产品和灵活创新型的稳健收益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高于前期的产品。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大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多在4%~5%左右,如中行中银安稳回报系列7天期限收益率一般在4.2%~4.4%区间;14天期限收益率一般在4.4%~4.6%区间;21天收益率一般在4.5%~4.7%区间。建设银行近期推出的“定向23”的理财产品,起点为20万元,300万以上收益率达到7%,以最长8天计算,可获得高于活期存款利息近4350元的收益。

  保险:储蓄型保险产品受加息影响大

  中意人寿佛山资深业务经理张丽芬昨日向记者表示,从上半年的保险市场来看,加息对保险产品的影响不一。固定收益的传统寿险产品以及储蓄型产品受加息影响较大,而短期意外险、传统保障型保险受影响较小。而在所有投资型保险产品中,受益加息最明显的产品要算万能险。因为万能险的收益与大额协议存款、债券等固定投资关联度大,加息后,协议存款及债券收益率将有所上升,大部分资金都投资于这两大领域的万能险,其收益率也会水涨船高。

  张丽芬介绍说,以中意人寿的万能理财账户(个险)为例,去年11月份其结算利率达到4.35%,自2007年7月以来,该账户结算利率基本未低于4.2%的水平,最高达到5%。

  记者同时了解到,目前佛山各大保险公司也都开始大打“抗通胀”牌。太平人寿的“金悦人生”系列,号称是创新型长期抗通胀保险理财产品。中意人寿“福满金生”“福惠金生”综合保障计划,也以“跑赢CPI”为卖点。

  建议:适当增稳健投资产品配置

  工行佛山分行资深理财师黄芳预计,“而就下半年而言,以‘抗通胀’为题材的短期理财产品会比较受投资者追捧,例如此投资类型的基金等”。

  黄芳表示,首先,应适当降低风险类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理性选择投资区间和投资标的的估值,不盲目跟风,实现落袋为安。其次,根据目前的情况,适当增加稳健类投资产品的配置,例如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和保本类基金的配置,坐享稳定收益。

  “下半年的理财配置,还是要以稳健为基础,适当增加一些风险投资。”中意人寿佛山资深业务经理张丽芬建议,收入稳定、近期没有大宗消费、有保险保障需求的市民,可将今年的保险理财重点放在分红保险上,同时关注重疾和年金型等具有保险保障或养老功能的保险。

  张丽芬还介绍,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除去必要开支外,可将20%用于储蓄,20%用作长期保障性规划,如:养老保险、重疾保险、分红保险、投资型保险(稳健型)等,30%选择相对稳健的理财方式,如:字画、黄金等,30%选择相对激进的理财方式,如:股票、证券等。

  平衡四账户实现保值增值

  本期理财学堂,我们请来太平人寿佛山分公司高级经理、国际注册理财规划师江雨宏,他表示,对于有投资意愿的家庭来说,可以设置四个专门账户:

  第一个账户:现金账户。一般保留3~6个月的生活费,用于日常开支准备,建议做活期存款。

  第二个账户:投资账户。此账户目的是获取收益,用钱生钱,如实体企业、股票、基金等。股票基金处于相对低位,可分批建仓。但此部分的钱投资期最好能有三年以上。

  第三个账户:杠杆账户。以小博大,解决家庭急用的大额支出,如保障类的商业保险等。建议比例占家庭年收入的20%。

  第四个账户:保证长期收益账户。保证本金,保证收益,用于留钱。如带分红型的保险理财产品,此账户目前尤为重要。它具有专款专用,保本保值的功能。

  文/记者徐靖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