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举行的中欧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上,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无疑是人气最旺的嘉宾,他的演讲引发了阵阵掌声,深圳金蝶公司还利用演讲间隙为其颁发了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遴选理事会理事聘书。
会后,大前研一接受了记者专访。这位个性张扬的管理学大师一如既往言辞犀利,他直言,房地产泡沫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最大障碍,中国企业走出去至少要经历20年的培育锻炼期。“多年前,我就认定中国第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是深圳的华为,而不是海尔。现在来看,我是非常正确的。”
谈宏观经济
房地产泡沫是最大的问题
深圳特区报:这段时间有股风向,发达资本市场都在做空中国,包括做空人民币,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被棒杀,对此,您持何种看法?据您分析,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大前研一:中国经济的问题很明显,最大的问题是房地产泡沫,我了解到的数据是市场上有8000万套空房,房地产的价格迟早会下降,价格下降之后,中国会面临跟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和美国次贷危机一样的问题。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通过资金杠杆被扩大了。一般而言,房价的合理价格是年收入的5倍,这是最好的状态,日本是15倍,中国是多少呢?
深圳特区报:既然您认为房地产泡沫是中国最大的问题,那您的解决之道是什么?对中国政府有无好的建议?
大前研一:哦,这个问题,太晚了,政府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早一点吹破它,早一点痛苦,只有这样。
中国的房价已经违反了物理定律,现在房价高涨的一个前提是,所有东西都在涨,但不可能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另一方面,房价越来越贵,买不起的人会越来越多,那时,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日本是小国,但是,近40年来,日本与西方有正面竞争,有成功也有失败,其中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建议中国多研究日本历史,了解日本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中国就可以尽量避免。
谈全球化
华为是中国第一个全球性公司
深圳特区报:您对跨国企业有着透彻研究,曾为很多跨国企业提供战略,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您很关注中国的企业,您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需要注意什么?您的建议是什么?
大前研一:中国企业在内地市场上发展速度很快,但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控制,这不是比拼速度的时候,因为全球化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员工培养、管理层体系的构建等。我认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需要20年时间。
日本企业的全球化之路是从美国开始的,最初在美国市场遇到了歧视、法律诉讼和特别做法等种种问题,其间经历了40多年时间,才有了索尼、松下、丰田这些跨国企业。全球化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完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
需要提醒中国的是,从现在的情况看,印度的视角更加宽泛,其发展更外向化,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中国与印度有一拼。
深圳特区报:深圳的华为、中兴、比亚迪等企业一直在探索全球化发展道路,您对这些企业有了解吗?可否评价一下?
大前研一:多年前,我就认定,如果说中国有全球化企业的话,那这家企业一定是华为,那时,海尔的国际战略很受看好,但我坚持认为海尔不是最好的。现在来看,我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华为无疑是中国第一家全球化公司。
现在,很多中国企业都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确,如果在国内市场有足够盈利,当然没有动力去发展海外市场。所以,中国目前只有很少的公司在探索全球化,在跨国发展上,缺少好的案例。
谈深圳
深圳需要一个新的城市品牌
深圳特区报:这次来深圳演讲,能谈谈您对深圳的认识吗?
大前研一:我想我还是比较了解深圳的,深圳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里的制造业有低成本的优势,有深交所这样一个很好的资本市场,我了解深圳,因为它是香港的后院,这应该是深圳最为熟知的品牌。
深圳特区报:您曾多次提到区域创新,甚至为大连、横滨等城市提供了创新发展战略,那么对于深圳,您觉得要突破的是什么?
大前研一:深圳的问题是,如果香港后院这个品牌已经过时了,以后怎么办?要怎样与周边地区联动?这是当前深圳急需考虑的问题。
建议深圳要更多考虑其在东亚的地位。现在,香港和新加坡争得很厉害,它们都是在面向整个世界争抢资源,而深圳却很安静,这让人费解。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但现在对自身的定位好像并不明确。我觉得,在香港后院这个品牌之后,深圳需要一个新的城市品牌,很遗憾,我现在没有看到。如果有,请记得一定要告诉我。
-记者 王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