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瞭望》:十六大以来两轮宏观调控新启示

2011年06月28日 11:3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以善抓机遇化危为机,是十六大以来的两轮宏观调控带来的三大启示。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与两轮宏观调控经验的总结密切相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导向和搭配的变换为重要标志,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两次重大调整:

  其一,2003年以来中央针对我国经济局部过热、经济运行偏紧等问题,开始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并于2005年结束了实施七年之久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二,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日趋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提出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这两次重大调整虽然原因各有不同,但是都针对了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明我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从中得到的经验和启示更是弥足珍贵。

  2005年:财政政策从“积极”到“稳健”

  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着眼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从1998年开始,我国连续七年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搭配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这一政策组合的调整也成为大势所趋。

  在解释为什么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时,中央明确指出这一调整是“有必要也有条件”的。这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我国经济逐渐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在“投资规模已经很大、社会资金增加较多”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适时退出是适宜的;另一方面,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生活中“投资需求膨胀的压力依然较大”、“农业基础还不稳固”、“物价上涨的压力比较明显”、“煤电油运十分紧张”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诸如企业库存增长较快、应收账款继续上升、非法融资现象有所抬头等新情况新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经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进一步显现。这些新旧矛盾的叠加、表面问题与深层次问题的交织,都使得实施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成为必然选择。

  这轮宏观调控正值科学发展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央多次强调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并明确指出“这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

  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不合理、投资消费比例失调,城乡地区差距扩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等问题显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因此,中央强调,有必要实行松紧适度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抑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同时,继续加大对“三农”、社会发展、区域协调和其他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加对深化改革的必要支持,通过宏观调控实现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科学发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