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27日再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草案维持一审时“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至3000元”的规定,同时将个人所得税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征集了半天民意,起征点并没有改变。民众们仍然有话要说。
董碧辉:据说这次征集来的民意“多达23万多条,创人大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超过以往20部法律草案总和”,应该说在汹涌的民意面前,仍然维持住了3000元的起征额不动摇实在是不容易。在网上征求意见时,赞成以3000元作为起征点的占15%,现在看来,这15%的赞成票分量很重,再一次向我们诠释了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个道理。
特邀嘉宾邓海建:据说二审草案之所以没有对3000元起征点进行调整,是因为很大程度上听取了税收专家的专业意见。但在起征点争议上,也有不少专家学者秉持“应该提高”的立场……比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提出,虽然从科学角度讲起征点不宜再提高了,但考虑到社会的呼声,可适当提高到3300元左右;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分别适用5000、4000、3000元的起征点……网易的一次调查数据显示,在100名经济学家中,69%认为此次免征额设置得过低,应该提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等经济学家均持此观点。于是问题就出来了:设若专家观点在征询意见中权重不可等闲,那么,为什么偏偏是“不能提高起征点”的意见占了上风?
戎国强:感到奇怪的一点是声势浩大地来征集民意,但是最后为什么只听少数人的少数意见,都说人民当家作主,少数人能代表人民吗?谁给了他们代表人民的权利?
王国荣:其实公众不是要跟3000元过不去,说实在的,就是不提高起征点也行,关键是您能不能把菜价、肉价、蛋价、房价给降下去?对月薪几千元的小老百姓来说,要留住兜里那几个钱实在不容易,它们总是不知不觉地就从指缝中溜走。可是对每年大幅增长的财政收入来说,难道真缺个税收入那点小钱?
特邀嘉宾邓海建:3000元起征点纹丝未动,立法部门应对民意给出坚守的说明。这样的“说明”,绝不止于安抚民意,个税调整是开门立法的典范,如果公众觉得自己的意见没人重视、不会对决策产生事实的影响,那么,下次需要集结民意的时候,还有多少人会积极应和?3000元起征点为何非要坚持不可?需要的不仅是一份像样的“总结陈词”,还要展示出充分的“临场辩论”。
董碧辉:事实上这场辩论并不需要多少华丽的技巧,只要能正面消除公众的疑虑就是个好辩手。或者说,这根本不是一场辩论,而是一次立法部门与民意之间的互动,需要足够的尊重、平等和耐性。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解释和解读,但在触及到问题的核心时偏偏语焉不详,让人很不过瘾,显然我们还在期待更强有力、更有说服力的说法。
主持 董碧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