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经新闻》6月28日文章,原题:想看清楚中国的“心声和表面” 我和中国研究者的交流已经过去20多年。最初我认为中国是无法培养社会科学研究的。可是近年来,我感到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水准确实在提高。
在大学周围的书店里,市场经济理论家的著作被翻译成中文,陈列在店头,而平放着的经济学教科书也基本都是美国教科书的翻译版。这种中国擅长的实用主义是普通二分法世界观所无法理解的,不过人世间本身也就不是单纯到能将“敌人和伙伴”,“善人和恶人”尽可能区分开的地步。有多少人能克服这种二分法世界观,这一国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外交就能发生何种程度的变化。
目前,超越亚洲乃至世界范围进行研究变得十分重要。面对如此变化,中国研究者的应对确实非常迅速。这不仅因为政治经济方面的社会科学研究进展显著,还因为近年来,中国大学的数量急速增加,这也是中国社会研究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变化的原因所在。
中国都市和企业等的近代化变化非常急剧。从上海到宁波的途中,我经过了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从高速道路上可以眺望上海郊外装载了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新兴住宅群,犹如大海波涛般的广阔塑料大棚也是10年前不曾见到的风景。
尽可能正确地了解对手是一国外交的大前提。我感到,看清近年来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是日本今后思考如何与中国相处必不可少的姿态。(作者猪木武德 孙秀萍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