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前,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对记者说:“经济数据提前泄露,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提前知道这些数据的部门和人太多了,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有机可乘,造成泄密。”
数据利益链条
正是经济数据从生成到发布的一系列制度空隙,导致信息数据“掮客”悄然而至。
据记者了解,经济数据的堡垒主要被背景深厚的投行和券商机构攻破,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中介或者其他机构邀请知晓经济数据的官员参加论坛或者内部交流,提前获得经济数据,投行或者中介机构以演讲费、劳务费或者礼品形式回赠政府官员,形成一种默契的交易。
二是课题合作形式,投行和券商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课题研究,由机构出赞助,在合作过程中,机构可以提前获得部分经济数据。
三是有的政府机构的学者本身在投行和券商当顾问和兼职,领取顾问费,其可以利用自己的政府背景资源,获得多种经济数据和政策信息,提供给机构,甚至为机构直接撰写研究报告。
“目前一些投行非常擅长搞数据,也是他们的一种营销方式,因为他们的大客户,包括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数据非常感兴趣,投行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信息和数据后写研究报告,发给他们的大客户,以此提高研究知名度,来吸引他们长期购买公司的产品。”一位保险机构的研究部主管说。
据记者了解,这些大投行的发送对象主要针对作为买方的机构投资者,不针对公众,但是买方机构众多,消息随时就可以流出,然后媒体再进行提前报道,造成泄密。
在此之前的两年时间,路透社曾经7次准确预测到中国CPI数据。路透中文网曾经在2010年6月9日发表的一篇报道中称,3位消息人士透露,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中国5月份出口同比增长约50%,达1300亿美元左右。 这些数据与之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基本一致。受此消息影响,当天上证指数上涨2.78%。
“消息提前被买方知道后,会有一个信息时间差,在利好消息出来之前,机构买入,然后在数据发布之后,机构卖出,以此获利了结,这在波动较大的中国股票市场上,屡试不爽,可以成为一种赢利模式。”一位保险机构的研究部主管说。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