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通胀,一边是经济减速,存款准备金率 是否应该继续上调的争论和担忧,弥漫着这个夏天。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CPI 达到5.5%。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5%的历史高位。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且一直保持着“一月一调”的节奏,同时也是去年以来第12次上调准备金率。有人戏称之为“十二道金牌”,一道紧似一道。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无疑是在不断收紧流动性。而现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唯一的依据和理由,是稳定价格总水平,抑制通胀。可以说,抑制通胀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不二选择。
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性政策,跟6月7日银监会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发布的《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下称“银十条”)相悖。
“银十条”重点对单笔金额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加大 支持力度。“银十条”第八条指出:在计算存贷比时,对于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可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
目前,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是10%,小银行是20%。据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杨健计算,当前中国银行业整个资产的规模是100万亿。其中,至少有10%是给中小企业的贷款,这样可以释放出接近10万亿的流动性。
这10万亿的流动性对中小企业无疑是久旱逢甘霖。据悉,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江浙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不足30%。学者一致认为,如果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导致失业人数增长,难免会影响到社会稳定。
“银十条”的出台,意味着民间呼吁银行要多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政策终于等来了。
但是,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跟“银十条”释放出的这10万亿的流动性背道而驰。市场上资金供应的水龙头 拧得更紧了。
有学者认为,存款准备金率对小银行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大银行的影响,银行在信贷额度受限情况下,一定是首先减少中小企业贷款。如此,“银十条”很可能会沦落为“纸上谈兵”。
据记者了解,随着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一月一调”,整个银行系统流动性趋于紧张,部分银行因此暂停房贷、收紧中小企业贷款,引发按揭贷款难、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现状。
“以前融资难,现在融资难上加难。”这是时下中小企业家的普遍感受。
江浙地区,向来是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在紧缩的背景下,这里的中小企业无疑成了“重灾区”。日前有媒体报道,在江浙地区,民间借款利率高于银行4倍,最多10倍。
温州 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甚至悲观地认为,“40%的中小企业在年底会处于半停工状态,如果外部环境和政策方向在下半年没有发生改变,那下半年半停工的中小企业将会增加20%。”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 向《中国经济周刊》预言,在企业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如果还继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结果必然会造成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严重点,可能会对经济造成硬着陆的风险。经济“硬着陆”,通俗地说,是指经济突然下滑。“连续12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率,我国的经济增速已经出现下滑的苗头。” 谢太峰不无担忧地说。
接下来即将公布的6月CPI,决定着货币政策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