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从“又快又好”速度第一,到“又好又快”讲求效益,折射了中国发展理念的进步。在实践中把握好“快慢辩证法”,这不仅是对能力水平的检验,也是对良知勇气的考验。
7月10日下午,因山东省境内雷雨大风,造成京沪高铁山东段接触网故障断电。受此影响,京沪高铁19趟下行列车晚点。
令人稍微宽慰的是,对开通以来的首次停运事故,北京铁路局及时回应公众担忧,并表示“事故与列车质量无关”。但同时不可回避的是,设计120分钟的紧急照明、通风和通讯用电功能,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
如果说自然天气是“不可抗力”,停运尚在情理之中,那么京沪高铁开通以来,旅客吸烟致使列车减速、南京站返工重铺地砖等新闻至少提醒我们,欲速则不达,越是在“快时代”,越需要关注“慢功夫”。
有时候,快有快的好处,慢也有慢的理由。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是,汽车跑得快,对刹车的要求往往也高。换言之,没有刹车也就没有速度。这个道理对高铁同样适用。尤其作为新生事物,在追求速度的时候,要时刻少一点“拔苗助长”的冲动,而多一些“大器晚成”的耐心,在追求速度之前,就要考虑工程建筑、人员技术、相关设施建设、安全系统的综合考验。
正如一个故事所讲的,清朝一个文人在傍晚时想要在城门关闭前进城,问当地人能否赶得上。当地人告诉他:“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他听了不以为然,加快速度前进,结果没想到因为走得太快,绑书的绳子断了,书散了一地,等把书收拾好了,城门早已经关闭了。
应该说,在这方面铁路部门一直采取着慎重态度。英国《金融时报》6月30日载文《中国高铁降速很明智》,称赞中国高铁没有“问鼎”380公里的时速,而是选择300公里平稳地运行。这也正是铁道部发言人屡次强调的,“在高铁发展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建设规模和速度,但绝不能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大、速度快”。
实践证明,由于现实的多元复杂性,要在实践中确保质量第一、安全为先,不仅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更要有实事求是的坚守。
球场上有句名言:“谁控制了比赛的节奏,谁就控制了整场比赛。”这里的节奏,显然不仅是一个“快”字。改革开放以来,从“又快又好”速度第一,到“又好又快”讲求效益,折射了中国发展理念的进步。在实践中把握好“快慢辩证法”,这不仅是对能力水平的检验,也是对良知勇气的考验。(范正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