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猪肉价格持续走高 盲目补栏恐陷暴涨暴跌怪圈

2011年07月12日 10:44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份,全国34个大中城市生猪平均出栏价格达17.62元/公斤,同比上涨79.2%,猪肉均价同比涨幅75%,均创2008年以来的新高。如此高涨的猪肉价格,也激发了不少养殖户的热情,多地陆续出现追涨补栏和抢购仔猪的情形。但莱芜市的养猪大户陈理业,却并没有急于跟进涨价和补栏,“生猪成长有周期性,如果盲目补栏得不到控制,到明年就不好办了。”

  陈理业是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南嵬石村人,养猪已有20个年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他的养猪场占地近30亩,建有猪舍200余间,存栏母猪100余头,年出栏生猪达到1000头,纯利超过20万元。

  7月2日,陈理业领着记者参观了他的深山土猪养殖场。谈及眼下高涨的猪价和追涨补栏现象,陈理业说,主要原因还是当前生猪供应紧缺造成的。

  “一般的散户赔钱都赔怕了,不敢养了!”他说,因为养猪周期长、风险高、利润薄,农户对养猪逐渐丧失了兴趣,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下降,所以猪肉市场的供应量相应减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陈理业说,这跟目前的生猪喂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熟悉陈理业的人会在“养猪大户”前加上“绿色”二字,因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养猪理念:土法养猪。

  据陈理业介绍,所谓“土法”就是农家传统的土办法,在整个育肥期内,不给猪喂食成品饲料和添加剂,只用玉米、豆饼、麦麸、糠及地瓜秧等天然饲料育肥,每天还辅助喂适量的青草、苦菜、时令山果、胡萝卜等,至少饲养10个月以上才出栏。

  “用普通养殖法养猪,省时省力不说,赚钱还快,为什么还要劳心费力地进行‘土法’养殖?”

  面对记者的疑问,陈理业说,“生猪养殖最大的威胁就是疫病。”他说,四五年以前的猪肉市场一直比较平稳,没有出现过大的价格波动,就是因为那时都采用农家喂养方式,靠自然生长,所以猪很少得病。

  “全村200多户,几乎家家户户养母猪,育肥猪。”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猪养殖也陷入恶性竞争之中。为了达到出栏快、早上市的目的,生产厂家和养殖户在饲料中开始添加大量的催长素、抗生素。

  “原本要230斤、八九个月才出栏的生猪,现在只需不到5个月。最终导致了生猪体质变弱,抗病能力变差。”2009年3月,因为一场疫病,他损失了上百头即将出栏的肥猪。

  “有了疫病,直接影响生猪存栏结构,影响市场供应量,加上物价上涨,养殖成本增加,市场价格就会有大的起伏。普通养殖户折腾不起,现在除了我和另一个大户之外,全村再也找不出第三家。”

  “采用土法养殖,最大的感触就是猪很少得病。生猪的免疫力提高了,一年到头基本上不用打防疫针。”从2010年开始,陈理业在村养殖小区投资百万元建起了深山土猪养殖场,走上了自繁、自育、自己配料、自己屠宰、自己销售的养殖道路。

  为了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改善肉质,他包地种苦菜,引山泉水,收购山楂、地瓜秧等喂食生猪。所繁育的肥猪,个个精神抖擞、膘肥体壮。2010年10月30日,陈理业在莱城开设了第一家深山土猪肉专卖店,虽较普通猪肉每斤高出了四五块钱,但绿色无污染的品牌优势吸引了不少市民,日均一头的销售量,让他找到了久违的成就感。

  临别,陈理业不忘提醒记者,因为这几年母猪存栏量较少,仔猪繁育量不足,加之生猪从配种到出栏最快也需要十几个月,现在要追涨补栏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即使是目前已经存栏的小猪,预计也得到年底才能出栏,如果那时供应量有所增加,就很难保持现在的高价了。

  猪肉价格不合理上涨损害了整个产业链

  高高在上的猪肉价格并未让养猪场、猪贩、屠宰场、零售商笑逐颜开,相反,价格背后隐含的周期性产量波动,饲料、人工以及药品价格的上涨让猪肉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上的从业者忧心忡忡。“猪肉价格不合理上涨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也损害了整个产业链。”上海市肉类行业协会肉类商品流通专业委员会主任严根桃指出,“生猪市场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自我调节,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对生猪产销进行合理调控。” □ 本报记者 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 韦 勇 纪荣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