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经济放慢步伐提升耐力 增速出现小幅回落

2011年07月14日 07:3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出现小幅回落,说明宏观调控的成效开始显现,经济增长正在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

  政策刺激导致增长偏快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前期受政策刺激的经济偏快增长是金融危机情况下不得已的办法,但我们的确看到,刺激经济的这种办法并不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由于占用的货币资金量过大,对控制通胀形成了较大压力。因此,从控制通胀和调整经济结构来看,未来应当淡化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模式,而要依靠刺激企业创新来增加有效供给,进而转向自主性、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模式轨道上来。

  不能老是以加速度在冲刺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虽然上半年市场销售稳定增长,但汽车、房地产相关商品销售放缓。其中,汽车类增长15.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2.1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0.0%,回落8.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5%,回落7.3个百分点。

  “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在二季度出现了一些回调,这主要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也是部分刺激政策退出以后市场的一种正常反应。”盛来运说,前期对汽车销售的补贴政策取消以后,再加上部分城市出台了汽车限购政策,今年汽车的销量,限额以上汽车的销售金额增速同比回落20多个百分点。房地产的调控也对相关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家具的销售额,包括一些建材、装修的材料的销售金额都比去年同期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回落。

  “这是刺激政策退出以后的正常反应,就像一个人跑步一样,不能老是以加速度在冲刺,他必须要放慢一下脚步,为了以后跑得更好。”盛来运说。

  “中国经济从一季度9.7%的增长平稳滑落至二季度的9.5%,宏观调控的成果得以初步显现。”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不过,连平表示,“上半年GDP9.6%的增幅略高于市场预期。由于用电量紧缺、PMI持续走弱、资产价格调整等数据引发了市场对于二季度数据的担忧。但二季度GDP9.5%的增长表明了经济回落还是十分平稳的。”

  郭田勇也认为,货币政策在今年上半年密集的宏观调控下,以遏制通胀为基本出发点。而从数据来看,经济出现了小幅的回落,这也减轻了此前对于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和滞涨的担忧。预计下半年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价格型工具的使用空间会加大,利率水平会上调一到两次。

  增长内生动力依然强劲

  盛来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比较强劲,经济增速快速回落的风险比较小。”

  盛来运分析说,首先,从投资来看,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地地方投资的积极性比较高,地方投资的增速是28.1%,这个速度还是比较高的。上半年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是33.8%,这个速度大幅高于全国固定资产平均增速,这说明市场投资增长比较快。其次,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这也会提高消费的实力。同时,社会保障以及消费环境在继续改善,也会提高消费倾向。进出口增速虽然回落的幅度较大一些,但是目前20%左右的速度还是不低的,因为去年的基数比较高,而且上半年顺差449亿元,还是在稳定增加的。中国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阶段,三驾马车的动力以及成长的空间都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各地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包括产业升级的步伐在加快,这也会不断赋予经济增长新的活力和动力。

  郭田勇说:“经济结构调整将带来更大的空间,使中国经济走上更为健康的发展轨道。为了刺激企业创新,国家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上给予一定政策倾斜,一些国有垄断型领域对民间资本应当进一步开放。”

  连平预计,中国经济下半年会进一步回落,但不会太明显。“下半年,投资不会明显放缓,因为保障房建设将进一步提速。消费水平会略有回升。上半年,汽车和房产的刚性需求在宏观调控下得到抑制。如果价格出现小幅回调,下半年将得到释放。”连平由此预测全年的GDP增长应在9.5%左右。

  本报记者 叶晓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