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多数中央部门迟迟未公布三公经费 含糊回应询问(2)

2011年07月14日 09:0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数字笼统“模糊账”,公开内容需细化

  “因公出国”花费,总数617万元,69个组团368人次。

  “公车”经费,车辆购置支出115万元,新购轿车2辆(每辆25万元)、小型客车1辆(每辆27万元)、越野车1辆(每辆38万元);实有公车206辆,平均每辆车运行维护费5.41万元。

  “公务接待”经费,涉外接待支出140万元,接待国外来访24个团组139人次……

  与此前公布的中央有关部门数据相比,审计署此次披露的“三公”数据,让“公开”二字显得更有价值。

  一直关注预算公开的北京忆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劲松认为,审计署公布的“三公经费”账单堪称一个样本。从出国费接待费精确到“人次”、公车经费精确到具体“车辆”,一定程度上执行了国务院“细化公开内容”、“公开得更详细”的要求,加上说明,纳税人可以看懂这个账单。

  与审计署相比,目前已经公布的一些部门的“三公经费”数字,很难让公众判断出这些消费是否合规合理,支出项目也没有解释说明。

  陈志勇教授查看了多个部门公布的“三公经费”账单,有的部门即使公布了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但在科目名称中也找不到公务接待等三项经费,因此无法看出“三公经费”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

  预算账单如何才能让人看得懂?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陈秋生认为,“三公经费”公开的关键,是所公布的科目要细化。我国预算科目设“类、款、项、目”四个级别,此前公布的预算报告多数公布到“类”和“款”,具体的各种行政开支从中看不出来,应当公开到“项”甚至“目”,并做出相应的解释说明,让公众一目了然。

  扩大公开是前提,回应关切重民意

  从已公开账单的部门来看,记者注意到,针对公众关注的一些数据变化,中科院、国家文物局、教育部等对“三公经费”的增减情况给予了回应。公众关注和部门回应形成互动,监督的力量正在体现。

  “‘三公经费’公开,就是要让公众知道政府把钱花在了什么地方,并监督政府花钱是否合理。”叶青认为,也许有些公众对部门回应的内容仍不够理解,但至少我们看到,尊重民意、及时回应舆论关切,正在成为这些部门的共识和行动。

  “公众为何如此关注‘三公经费’?因为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而此前这是笔‘糊涂账’,一些地方不断曝出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乱象,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广受诟病。”李劲松认为,“三公经费”晒账单就是要晒掉其中的水分,通过公众、网络的监督,确保实现压缩“三公经费”、打造“廉洁政府”的目标。

  一些专家表示,对公众而言,希望看到更多部委公布翔实的“三公经费”账单,而不要笼统地公布几个数字了事。此外,“三公经费”还应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将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都纳入其中,地方政府也应加快公开步伐。对拒不公开“三公经费”的地方和部门,应实行问责。

  新华社记者 伍晓阳 廖 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