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500强仍未告别“老大难”

2011年07月14日 15:4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财富》发布2011年中国500强排行榜,榜单显示,中国500强总收入达18.9万亿,占中国GDP的47%。中石化再次登上榜首。与上一年相比,本次榜单的入围营业收入门槛提高了12亿元(7月13日 中新社)。

  说起来也真够忽悠人的,《财富》杂志明明评选的是“500大”,结果翻译成中文,就成了500强。而就最终评选来看,衡量标准也是营业收入,与“强”又有什么关系?说起来“大”和“强”一字之差,可本质完全不同。“大”指的是体形大,只是外表吓唬人,并不代表有市场竞争力。可“强”不同,那是实力使然,在市场海洋里如鱼得水,有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曾经这样评价中国500强,“客观地说,今天评的500强,实际上还是500大,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强而不大,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但不至于垮;大而不强,迟早要垮,而且垮的影响也许会更大”。可谓一语中的。

  欣慰的是,面对500强名单的发布,今天已经很少有人欣喜若狂了。理性态度之下,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500强的真实面目。

  中国500强,一直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大难”。所谓“老”,是指从事传统产业者居多;所谓“大”,是指500强中多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谓“难”,是指经营粗放,转型困难。细看《财富》杂志发布的2011年中国500强排行榜,同样存在“老大难”的景况:前20强,几乎从事的都是传统产业;而且前20强中,除了上汽和宝钢之外,其他18强的名字前全部冠着“中国”二字;不少企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转型艰难无比。拿银行来说,根据中国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刚刚联合举行的发布会称,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226项免费,占比21%;收费项目850项,占比79%。这说明,我们的银行看起来已经很大了,但这种大,还是靠一些无道德的收费支撑的,与创新毫不沾边。

  这一背景下,人们不得不对500强的未来表示担心。虽然说,“大”也不容易,在市场海洋中,一尾小鱼慢慢成长为一头鲨鱼,经过的艰辛付出的努力,甘苦自知。而且“大”与“强”有关联,“大”可能导致“强”;但“大”不必然等于“强”,尤其是一些央企国企之大,是通过国家行政配置和资源垄断形成的,本身并没有多少竞争力。这种企业大了,并不一定是好事,一旦触礁将形成灾难性影响,到时国家利益,就会被绑架在企业车轮上。特别是在今天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老大难”更具有杀伤力。这些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大企业,极大地透支着市场资源,挤压了其他企业的转型空间。而且,这些企业由于体量巨大,也失去了转型的动力,加大了经济转型的阻力。

  经过这么多年,中国500强竟然还是“老大难”,思此不禁神伤。人们在期盼:面对后金融危机的挑战,面对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中国的500强,到底何时才能告别“老大难”?

  □乔杉

  (作者是媒体评论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