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不降反升?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汇总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共94.7亿元;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94.28亿元,比上年减少0.42亿元,降幅0.44%。
虽然从总量看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略有减少,但记者从已经公布的35个部门预决算情况相比较发现,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22个部门有所增加,其余13个部门减少。其中,中国科学院减少量最大,达4360.69万元,降幅达15.1%;而财政部增加量最多,达580.53万元,增幅为14%。
在已公开的2010年“三公经费”开支中,中科院、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和水利部分别以2.8亿元、1.05亿元、2.36亿元和1.2亿元的惊人数字位居前四。而这四部门中,除中科院和水利部今年预算缩减外,交通运输部和农业部仍在大幅增加。其中交通运输部预算增加额为541.5亿元。
增加“三公”经费预算的部门各有理由。财政部在解释今年580万元预算增加额时表示,主要用于出国经费预算增加,原因是2011年参加各种国际会议、谈判等团组数量增多,从而导致国际机票和住宿费大幅增加。交通部公车经费增加的原因,则是交通安全监管、应急抢险保障等任务增多,以及燃油成本上涨。
在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压缩“三公经费”的背景下,不少部门相关支出不仅未降反倒上升,也引起公众的质疑。
“公开”与“透明”还需制度保障
对于一些中央部门在公开“三公经费”上的延迟怠慢,甚至故意以模糊不清的表述以求蒙混过关的做法,专家表示,这种情况不难预料。因为尽管国务院对此有要求,但对各部门并没有惩罚性规定,难以问责;此外对“三公经费”公开也没有具体标准,一些部门自然希望“越模糊越好”。
不过,该人士认为,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情愿还是不情愿,那些尚未披露“三公经费”的部门已经感到巨大的压力。对于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晒“三公”账本是重要和关键一步。
当前,我国财政预算公开进展不平衡,缺乏健全的公开机制,不仅在范围上需扩大,在内容方面也亟待细化,从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消除“三公”消费中的腐败与浪费毒瘤,“公开”和“透明”是必要的前提。
在“三公经费”公开第一年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表明,我国要真正实现“政务公开”,建设“透明政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 谢利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