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时评:公开“三公消费”有始要有终

2011年07月21日 09:4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民众要求政务公开的呼声多年来一直被敷衍,政府机关最惯用的是将印刷版“文件”转换成电子版贴在官方网页上,而大量“文山会海”的政务信息汇总,似乎就是政务公开。

  明知百姓关切所在,政府部门所谓政务公开多数情况下都是表面文章,遇到实质性内容绕着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对于广大民众而言,“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正是核心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中央部门在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央财政决算后,公开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于是,公众翘首以盼,期待着政府部门兑现承诺。

  科技部率先响应,公布了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成为第一个公开“三公经费”的国家部委。

  或许是顺应了民意,舆论没有在“花多花少”的问题上为难科技部,民众的肯定也比较正面,这毕竟是中央政府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真正意义上的一步,喊了多少年总算有突破。“因公出国”、“公务用车”和“公款招待”是中央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必须支出,民众更愿意称其为“三公消费”。多年来“三公消费”只是一个传说中的数字,尽管有财政预算、有审计报告,但那是一个大账目,具体花在了哪里?花了多少?一概看不清也不说明。这一次,科技部公开了“三公经费”,民众终于知道中央部门花了多少钱。

  然而,此后并没有出现密集发布的一幕,政府部门反而纷纷加入了观望的行列。舆论的跟进追问、民意的反弹之下,陆续又有多个部委拿出了“账单”。到目前,98个中央部门中已有已有45个晒出了“三公经费”账单,民众的眼睛继续盯着那些没有公布“账单”的政府部门。

  中央政府部门终于开始公布“三公经费”账单了,但这种进步不会有掌声相迎,政府部门仅仅是做了早就该做的事情。从已经公布的“三公经费”账单来看,民众依然不知道的是,花了那么多钱,办的都是些什么事?就一般感受而言,中央部门显然财大气粗有花不完的钱。财政部的“三公”经费实际支出为4172.0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支出几乎占过半,达到2026.81万元,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776.73万元,这两项的花费就占“三公”支出的九成多。

  在已公布“三公经费”账单的中央部委中,因公出国(境)支出都是大数字,这说明国家公务人员出国非常频繁、花销占比很高。不过,在多数“因公出国(境)费”的朦胧账单中,民众无法分辨其中的“因公”或“假公济私”。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接待费同样也是巨额数字。一些“三公经费”账单虽然对此有注解,但是面对那些相当笼统的文字,犹如雾里看花。

  民众有理由质疑中央政府部门的高消费,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那些巨额的开支数字,也因为他们无从判断这种消费的合理性,更无从判断是否有浪费情形,种种开支中是否存在违规情况。同时,更因为缺乏可比对的约束性监督指标。在没有一个规范的“公开账单”标准程序的情形下,对于各自为政的“三公经费”账单的发布,公众又将如何解读和监督?

  另外,“三公经费”账单虽然公开了,但是其中的真实、准确承诺被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上市公司的年报尚有会计师事务所的背书。很显然,“三公经费”的账单是未经审计的,公开只是开始,有始有终就必须付诸审计程序,只有这样,公开“三公经费”才能经得起检验,才有里程碑的实际意义。(赵民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