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披"洋"皮卖国货要不得 做好品牌经营才是王道

2011年07月21日 11:2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国外注册一个牌子,在国内生产,这在行业内是司空见惯的,不足为奇。”7月20日,江苏一原木家具制造商市场营销部人士在与记者交谈中如是说,因为套着“洋品牌”的国产货利润可观,国内很多品牌都是这样操作。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国内高端家具品牌达芬奇家居实为“国产洋品牌”,在专卖店要价30多万的双人床,在东莞代工工厂仅需3万元左右。一时间,达芬奇“造假”的消息铺天盖地,很快将该家具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

  消费者心理成主导

  “其实,达芬奇模式与LV等国际奢侈大牌是一样的,以暴利为导向。”上述人士认为,达芬奇说自己的产品都是从意大利进口的,其实犯了最大的错误,忽略了消费者在经济规则中的作用。

  他说,多数消费者推崇“洋品牌”,认为洋品牌比国产品牌在质量和使用安全性上好。于是,达芬奇在暴利的驱使下,铤而走险,忽略了产品质量问题,先在国内进行制造,随后兜圈国外,贴上外国“名牌”标签,以高出原价几十倍的价格卖给国内消费者。“但‘顾客是上帝’的市场原则不会改变,真正的发言权永远在消费者手里,有时甚至不需要依靠法律程序,就足以毁灭消费者自己捧起来的东西。”

  作为“国产洋品牌”,达芬奇在欺诈消费者的同时,也透射出消费者崇尚外国名牌的心理。其实,在消费者的观念中,进口的就是要比国产的产品贵且高档,无论是欧洲的还是泰国、越南的,“洋品牌”也因此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对象。

  在欧美国家,奢侈品是高品质生活的象征,一般购买奢侈品的人年纪比较大,是拥有很多财富的上流阶层,然而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以年轻人居多,很大程度上是炫耀性消费,而“洋品牌”正是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这种心理。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区主席欧阳坤说,奢侈品在中国被看作是“社交符号”,中国的新富阶层,一方面要通过奢侈品消费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要通过炫耀式消费来维系和创造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关系网。可以说,一些并不富裕的中国上班族也省吃俭用,将奢侈消费视为身份、实力、品位的标志。

  中国制造“抱团”走出去

  虽然现在“洋品牌”遭遇了一些信任危机,但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一时还难以动摇。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如何做好品牌经营,不再为洋品牌做贴牌嫁衣,才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根本途径。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本土高端品牌。近几年,由B2B电子商务公司——环球市场集团提出的群体品牌GMC,以群体模式在国际各大展会、活动频频高调亮相。这种群体品牌模式是这样操作的:先通过德国莱茵TUV(技术监督协会)的第三方审核,对国内的制造企业进行标准认证,比如是不是真正的制造商,是否具备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社会责任如何等,通过筛选的企业就可以加入到GMC群体品牌中。

  “目前中国企业单独在海外打造品牌的资金不够,相关人才和经验也不足,很难建立个体品牌。如果将一批优秀的中国制造商联合起来,打造代表优质‘中国制造’这一能让国际消费者信赖的群体品牌,就容易多了。”环球市场集团CEO凌风说。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有自主品牌始终面临人才不足、管理欠缺、商誉不佳等问题,群体品牌在克服信用、质量等问题的同时,能否承受住新的挑战,究竟能走多远,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潘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