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银监会公布“三公经费” 去年公车支出超2.3亿

2011年07月22日 15: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银监会公布“三公经费”去年公车支出超2.3亿
图片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7月22日电 中新网财经频道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网站获悉,银监会今天公布其网站发布“三公经费”情况说明。据公布情况显示,2010年银监会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实际执行数约为2.8亿元,因公出国(境)费支出1693.19万元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23359.26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3192.95万元。

  一、银监会系统基本情况

  《银监会“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表》反映银监会机关本级及2000多家各级派出机构因公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的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银监会是实行垂直管理的事业单位,除会机关本级外,还设有36家省级银监局、300家地市级银监分局及1735家县级监管办事处。银监会主要负责对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法人银行以及外国银行在华分行和代表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近年来,根据国务院授权,银监会还承担了处置非法集资、银行业案件稽查以及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等新职能。银监会监管的金融资产占我国金融机构全部资产的90%以上。

  二、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情况

  (一)因公出国(境)费1693.19万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是参加二十国集团下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举办的高层会议及工作组专业会议93个,全面参与国际金融业监管标准修订工作。

  二是与已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或协议)的44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开展监管交流、双边和多边监管磋商。

  三是参加我国与国外政府间工作磋商机制以及国际组织、各国监管当局组织的国际会议。

  四是参加在华经营外资金融机构母国召开的监管联席会议;与境外监管当局合作,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境外分支机构实施必要的跨境现场检查。

  五是参加各类境外监管业务培训,选派工作人员赴境外进行短期或中长期培训。

  六是组织银行监管业务考察,了解国外银行业监管的经验和教训。

  (二)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23359.26万元,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公务用车购置费4426.98万元。主要是成立时从人民银行划转的公务用车大部分已到报废期,依规更新了部分公务用车。

  二是公务用车运行费18932.28万元。其中,一线监管业务用车超过七成,主要用于开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现场检查及稽查办案业务。2010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764家,其各级营业网点19.6万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95.3万亿元。2010年,银监会各级机构对538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分支机构)进行了有关合规和风险的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工作量合计为133.2万人天。

  (三)公务接待费3192.95万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是国内业务工作接待安排。邀请业内外专家参与有关监管制度、规章、标准设计制定阶段的研讨和意见征询、实施阶段的专业培训等工作,2010年银监会(不含派出机构)制定发布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00多件,对1000多件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了调研工作力度,2010年重点在推进贯彻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等贷款新规,强化对房地产信贷业务监管以及清理规范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加强监管协调合作,在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框架下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推进融资担保业务监管、处置非法集资等重点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在全国100多个重点城市开展银行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试点。

  二是涉外业务工作接待安排。2010年举办了国际咨询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聘请国际金融界知名人士作为咨询顾问,邀请国外银行监管和业务专家担任监管业务培训教师,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我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评估,成功地承办了与部分国家和地区银行监管当局的跨境监管磋商,举办了中国银行监管国际联席会议,接待和配合部分国家和地区监管当局对其国内银行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考察和跨境检查。2010年共接待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部门、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来访外宾410批次、2366人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