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以高价格保持高端形象 进口奢侈品降税能降价吗(2)

2011年07月28日 08:1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降税应与监管相结合

  最根本的是要培育消费习惯,做强自有品牌,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6月9日,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蓝皮书》显示,截至2011年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达到107亿美元,占据全球份额的1/4,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第一为日本)。在近一年时间内,中国人在欧洲市场购买奢侈品消费累计近500亿美元。在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主要区域奢侈品商业消费区,六成以上的购买者为中国人。

  不少专家表示,如果奢侈品降税政策能够实施,不仅可以把一部分奢侈品消费留在国内,还可以带动周边产业和区域商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国际化形象。

  当然,降税不完全等同于降价。欧阳坤承认,只要国内对国外奢侈品的追逐热情不减,即使降税,甚至取消税了,国内奢侈品价格也可能不会降下来,倒是扩大了经销商的利润,“所以,降税后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给出的公式:奢侈品价格的市场构成是:原材料5%+加工成本6%+奢侈品品牌附加值55%+广告与公关活动成本5%+旗舰店年度成本3%+人力成本6%+进口环节税(包括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等)20%。

  他建议,对奢侈品价格管理应坚持“降税”与“加税”并行,对已经成为百姓生活日用品的商品降税,对那些显示身份、地位、财富的奢侈品加税。“比如,可设定一道高压线,对超过一定价格的商品加税,加重经营成本,防止洋品牌乱涨价。”

  一些专家表示,从根本上改变洋品牌奢侈品在中国定价过高的现实,改变目前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偏好,一方面要培育健康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另一方面还要做强自有品牌,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着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培育高端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认同度。

  延伸阅读

  进口商品要缴哪些税

  我国规定,进口商品需要缴纳海关关税和由海关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

  进口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口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比如,目前我国对进口化妆品征收的关税一般为6.5%—10%,对进口皮包征收的关税一般为10%。

  增值税是以商品的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各个环节所创造的新增价值为课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我国无论进口商品还是国产商品都要征收增值税,税率是17%。

  消费税是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根据有关规定,我国目前仅对烟酒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商品、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高耗能的高档消费品等货物征收消费税,无论进口商品还是国产商品都要征收消费税。其中,对雪茄烟的消费税率是25%,对白酒的消费税率是15%—25%,对“高档化妆品”(香水和彩妆)的消费税率是30%。汽车排气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消费税率为25%,4.0升以上的为40%,排气量在1.0升以下的为1%。进口皮包等不征消费税。

  中国奢侈品“贵”多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新近发布的《2011年奢侈品国内外价格监测报告》称,总体来讲,目前中国市场奢侈品的售价高于国外市场价格,然而就局部而言,有些产品的中国售价反而更低。

  据介绍,本次价格监测共涉及七大品类(包括珠宝、腕表、箱包、皮鞋、高档酒、香水、化妆品),65个国际奢侈品牌,115种产品。监测范围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法国、意大利以及美国。

  高级腕表的国内外价格差幅非常明显。被监测的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差在100%—350%之间,即使在中国,高级腕表有税市场与免税市场的价格差也在80%—150%之间。

  国外珠宝奢侈品牌的市场价格不一定远远高于中国售价。被监测的珠宝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差在20%—80%之间。一些经典款以及畅销款在中国市场的专卖店价格基本超过国内免税市场以及国外市场价格的30%,甚至更高。

  对于中国消费者出境旅游最常购买的箱包皮具类奢侈品,监测发现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差幅不大,在30%左右,也有个别被监测的产品国内价格低于国外市场价格18%左右。

  香化产品也是中国消费者乐于购买的奢侈品,本次监测结果呈现两大特点:首先香水的国内外市场价格差距不是很明显,被监测的香水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差在35%—60%之间,个别产品的价格差几乎为零;但是,化妆品的国内外市场价格差距较明显,在40%—120%之间,最高达到188.5%,也有个别产品价差低到6%左右。

  本报记者 杜海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