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7月2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日本各界对中国高铁“7-23”事故的关注度看上去比其他国家高得多。27日,日本各主流媒体继续“围观”事故的点滴进展,批评中国有关部门处理事故的过程和中国高铁“一蹴而就”的发展方式,还有媒体自豪地展示日本新干线“繁琐的”检修过程。26日,向中国出口动车和高铁车辆的日本川崎重工业集团董事长大桥忠晴公开质疑中国动车“遭雷电袭击出事故”的说法。同一天,日本国土交通省表示,愿意在调查动车追尾事故原因及防止事故再发方面提供援助。旅日华人学者庚欣27日告诉《环球时报》,对于中国此次事故,日本舆论有幸灾乐祸的,也有同情和反思。但在大多日本人看来,这次的事故证明,中国高铁还没有发展到那么高的水平。
自中国高铁诞生之日起,川崎重工就曾多次表达“关注”,此次也不例外。据《日本经济新闻》此前报道,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的24日,川崎重工就“节假日无休”搜集事故有关的情报,想搞清楚此次事故“在多大程度上和新干线技术有关”。26日,在大阪的日韩工商界会议期间,大桥忠晴表示,因为情报不足,目前无法判断中国动车事故的原因。他特别强调,该公司向中国出口的每一节列车上都安装有避雷针。《朝日新闻》称,中国温州动车事故中的追尾列车确定是在川崎重工出口中国的“疾风”车基础上改造的CRH2型列车。26日,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大畠章宏在记者会上表示,在中国动车追尾脱轨事故问题上,“若能助一臂之力,我们愿意提供全面援助”。对此,日本《读卖新闻》27日引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官员的回应说,温州事故中的两辆列车分别是在日本和加拿大列车技术上研发的车型,但“中国目前没有邀请外国专家参与调查的消息”。
27日,日本各大媒体继续“围观”中国高铁事故。《读卖新闻》称中国高铁驾驶员“7天培训即上岗,每月工作300个小时”;《朝日新闻》称事故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日本经济新闻》27日说,中国动车事故引发的技术和责任争议“超乎想象”,事件的最终结论将使中日之间关于高速铁路的技术产权纠纷更为复杂化。同中国高铁有过合作的日本厂商纷纷“撇清关系”,称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方未听日本技术合作者们的忠告”。《朝日新闻》27日引述日本关东大学铁路技术专家的话说,中国坚持“混合后吸纳”的铁路技术引进方针,这是技术升级的一种捷径,但这样也面临兼容性风险。韩国《朝鲜日报》则称日本媒体对中国动车进行“攻击性报道”。
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对《环球时报》说,日本媒体关注中国动车事故有一个深层次原因:沿袭了新干线技术的中国高铁为什么会发生在日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故?确实有个别日本人对中国动车出事幸灾乐祸,甚至将之上升到否定中国的高度,但这不是多数,日本媒体有反思,对中国高铁提出了批评和建议,这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记者卢昊 王刚 王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