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味千拉面坚称,“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保证了餐厅向顾客提供每一碗汤料口感一致,品质可控,这也是国际上连锁餐饮企业流行的做法”,但范志红指出,工业化生产的“高汤”何其快捷低廉,而传统熬制的汤费时费工成本高。“消费者教育真是很重要,否则真货将没有立足之地。”
调查
食品行业猫腻不少
深陷“骨汤门”的仅仅是味千拉面?记者调查了解到,食品行业的“味千”并不是第一个,恐怕也不是最后一个。
养生鸡汤、浓香猪骨汤、老火鸭汤,火锅底料真的都是老火熬制的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坦言,这样的火锅浓汤往往是用汤包勾兑水而成的,与消费者在家自己用高汤调料做,“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记者在一家知名火锅餐饮企业的调查也发现,虽然不少宣称有养生功效的材料都以原材料的形式浸润在火锅底料汤内,令消费者有“眼见为实”之感,但所谓浓汤是用汤包和汤粉调出来的事实,对比商家精心布置陈列在大堂中的汤底原材料,恐怕会令很多消费者顿生“幻灭感”。
事实上,有这样“李鬼”嫌疑的还不仅仅是汤料,深受消费者欢迎的自制果汁也被指“有猫腻”。在网络上一段由在日本拥有“食品添加物之神”封号的安部司先生演示,用添加剂制作出和纯果汁一样味道、色泽的“假果汁”视频,令人深思。视频中,安部司将包括葡萄糖果糖溶液、柠檬酸、合成维他命C以及各种味道的合成香料和各种颜色的色素等多种添加剂加入水中,就做成了一杯和纯果汁口味极其相似的“假果汁”。他甚至可以根据现场观众的要求制作不同“口味”的果汁,而现场的消费者几乎无法品尝出真假果汁之间的区别。
分析
勿做“骨汤门”背后的推手
专家分析认为,“骨汤门”折射的不仅仅是背后监管主动性不强、消费者维权难和第三方独立机构检测的缺失,更是全社会对“香浓和强烈刺激口味的追求”已经到了偏离正轨的地步,而这甚至是导致食品添加剂被不断发明乃至使用的重要原因。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全社会对香浓和强烈刺激口味的盲目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食品添加剂被不断发明乃至使用。“有的商家甚至开发了一些纯粹由添加剂调成的名字洋气的味道,通过广告包装宣传,宣称其为‘夏日限量口味’,迎合年轻消费者对口味乃至‘限量’带来的稀缺感的片面追求,形成诱导性消费。”
顾晓鸣认为,要制止这样的饮食文化变异,不仅要全社会重塑健康的饮食观念和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从广告开始加强监控,掐断诱导性消费的链条。“同时,还应加强对添加剂的管理,即使是对人体没有明显损害的添加剂也应予以控制,从源头上控制滥用添加剂。”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吴弘表示,执法监管陷入媒体报道在先、执法介入在后的局面,显示有关部门监管科学化仍在探索中。“要改变监管被动化的现状,需要执法部门有计划地进行重点检查,变被动为主动。”
就目前食品安全“维权难”的现状,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刘春泉认为,现行法律法规设定的违法成本,相对企业所得来说远远不够高,对企业威慑力不够。这方面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的经验,增加较高额度的惩罚性赔偿,大大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加大法律的威慑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