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因短期资金周转不灵,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担忧正在消退,但不透明的地方融资体系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长期隐患,还是不能让人放心。
8月初,由财政部代理发行的446亿地方政府债券即将招标。然而,7月上旬,此类债券发行时,出现少量数额流标的阴影,似乎还未散去。当时,由于机构反应平淡,总计504亿元的发债数额,最终只招标了493.4亿元。
市场的担忧,源于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地方债务数额公布后引发的一系列“恐慌”。6月以来,审计署、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都对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发布统计数据,由于统计口径差异,数据不尽相同,由此引发诸多猜测。
一些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如穆迪认为,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有低估甚至漏报的可能,差额约有惊人的3.5万亿。
央行和审计署发言人随后公开表示,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外界的某些猜测没有依据。国内投行中金公司还专门发布了《穆迪错在哪里》的报告,指出其对中国地方债务的判断过于悲观。
争论使债市动荡。监管机构传出地方债务不能“借新还旧”的严格信贷政策,使得城投债、企业债遭遇恐慌性下挫,市场成交萎缩。同时,新发地方债的流标现象也随之而来。
违约的可能性有多大
“地方债引发中国经济崩溃的言论,绝对是危言耸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公开场合表示。他认为,根据审计数据,截至中国2010年年底,三类地方政府债务(负有偿还责任的直接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或有债务、偿债困难时可能需政府给予一定救助的债务)合计10.7万亿元,而其中后两类债务(占37.4%)并不会百分之百变为实际债务。即使全部假设为“实打实”债务,10.7万亿元债务余额,约相当于中国去年GDP的26.9%。加上中国公共部门债务和金融债券等,中国总体的公共部门债务率应在50%~55%,并没有达到国家设定的60%的警戒线,总体可控。
而西方国家通常将地方债的债务率上限设定在100%。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地方债与希腊主权债务等欧债危机有本质区别。
不过,审计署在强调地方债不构成系统性或全局性风险的同时,也认为,一些地区和行业存在债务规模较大、债务负担较重的问题,长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6月末,云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集团宣布重组,由于偿债主体变更,引发了市场对相关债券违约的猜测;在更早的4月,有传闻说,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向债权银行发函称“只付息不还本”,虽然地方政府很快出面协调和澄清,但仍然引发了市场对地方债务违约的担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