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东莞中小企业遇生存困境 "东莞模式"须谋求转型

2011年08月02日 10:1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正值盛夏,对生活在具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南方城镇东莞的商人以及工厂老板来说却如临严冬,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他们苦熬数年,仍然看不到曙光。在这一两个月里,两家具有数千员工规模的东莞厂商相继倒闭,还有更多不知名的小企业悄悄关停,对于东莞企业重现2008年“倒闭潮”的议论正在悄然进行。

  东莞的产业形态既是出口导向型,又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力军,外部环境的变化最敏感。在我国这种外向型的经济模式也被称为“东莞模式”。据东莞外经贸局数据,今年1-4月东莞出口总额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5%,而现在东莞企业面临的困难直接原因是外部市场恶化、国内成本上升。调查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超过三成的企业表示订单下降,原因是欧美市场经销商的库存大量挤压,而且正处于去库存话的状态。

  经营成本的持续上涨导致某些企业有订单也不敢接,今年以来企业经营成本普遍上涨30%左右,东莞制造业的利润也就是5%左右的水平,成本一上涨大部分企业基本上是零利润或者是亏损,即便接单也只是为了勉强的维持生存,成本的上升本来可以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来进行规避,但是由于东莞企业是以来料加工型为主,两头在外,东莞的企业根本没有溢价的权力。

  “东莞模式”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是选择死亡还是涅盘重生?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能够做些什么?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对此作出评论。

  主持人:东莞遇到的问题,尽管近期才暴露出来,但是之前是不是已经有种种迹象能够表明了?

  桑百川:是的,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东莞等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已经遇到巨大挑战,主要因为中国成本上升,在这过程中,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的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率就越来越低,此时已经谋求向其他地方转移、投资,向周边国家的越南还有其他的东南亚国家地区转移,金融危机只是打断了这种转移的进程。现在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中国又面临严重的成本上升的压力,劳工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土地价格的上涨以及环境成本的上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都使得企业的利润被大幅度的挤压。

  主持人:东莞还具有特殊性,像外资主导、外来技术、出口导向,所以在我国形成了“东莞模式”,东莞现在面临的这个状态是不是意味着这种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桑百川:“东莞模式”不仅仅是东莞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中国经济3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特殊的发展的模式,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东莞所遇的挑战其实也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巨大的挑战,中国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谋求转型升级,甚至推动沿海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内地转移,这标志着简单的依靠成本的优势去生存的沿海的企业越来越困难,也必须谋求转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