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报告称中等收入阶层超2.3亿 “被中产者”几何

2011年08月05日 09:24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3日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报告称,到2009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已达2.3亿人,占城市人口的37%左右。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阶层规模较大,分别达到了46%和38%。中等收入阶层真有2.3亿?我们是不是又被中产了?

  钱报评论:财政部副部长王军4月17日上午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谈及“十二五”期间中国财税改革与发展展望时表示, 有调查显示70%的人士认为上调到3000元起征点还不够,30%认为不能再高了。但王军指出,个税是对全国约3亿工作人口中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人征收,如果以2000元为起征点则有28%的人需缴税;如果由2000调整为3000元,纳税人口将减少到税基人口的12%,也就是减少4800万人。但是,如果提高到5000元,则只有3%的人纳税,王军认为,若只有3%缴税,这就使得个税成为贵族税。而现在按照社科院的说法,3亿工作人口中就有2.3亿是中等收入者,这中等收入一个月2000元收入都不到,门槛是不是太低了点?

  xiaozhendeo(钱报网网友):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国人口约为13.4亿,其中劳动力资源约为9.2亿,劳动力资源是满15岁及不到60岁之间的人群。先不说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达2.3亿人,这说明每四个劳动力中间就有一个是中等收入的,你信么?据报道,我国城镇(不是城市)的人口数量或已突破7亿,这7亿里面还包括满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60岁以上的成年人,除去那些人,那么是不是每两个或三个人里面有一个中产阶层呢?

  无风日子(钱报网网友):什么上座率107%,什么收入跑赢CPI,什么中产阶层2.3亿,简直就是一派胡言,你若不信,他就给你一个深奥的计算方法,不是比奥数题还难,就是比脑筋急转弯还怪。这些数字,在咱们平民百姓眼中,神马都是浮云,一眼飘过,但在某些官员眼里,这些就是升迁提职的政绩,至关重要,自然也就顾不上老百姓的真实反应和感受了。生活过得怎么样,每个人心里很清楚,刚刚去吃饭,快餐一份又涨了二块钱,真是不让人过日子了。在此,拜托那些“数字控”们,啥时能来点实的,让咱们百姓真的能够成为生活在牛A和牛C之间的人呢?

  无事来聊聊(钱报网网友):不知社科院的那些人一月拿多少工资,说起来他们都应该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有文化素养,又有一定的闲暇,他们的房子是国家给的,他们的医疗福利都是有保障的,他们的收入是固定的,虽然不是公务员,但也应该享受与公务员相同待遇的。这样一算,他们完全应该列入家庭可消费能力强的一族,也就符合了自定的中产阶层那一款。

  温国鹏(本报特约评论员):社科院说中国城市中等收入者已达2.3亿人,民众都笑了。什么时候中产阶层密集度如此之高了?这显然和大家的切身感受差得太远。所以,我们才想问问社科院,你确定城市中等收入者的标准是什么?2.3亿人的数据又是怎么统计出来的?这样挑战民众想象力的研究结果更应该有站得住脚的理论依据和禁得住推敲的统计数据,你可千万别告诉我们,你在常识上犯了糊涂,把中产和“脱贫”、“温饱”画上了等号。 贴上中产的标签不会让大家的腰包因此就鼓起来,更不可能给民众的生活质量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耳东每(本报特约评论员):中等收入阶层和中产阶层是两个词语,也是两个概念——至少在中国如此。前者的“中等”是社科院人为划定的,每个国家各有不同;后者则是类似于一种生活状态,无论国度都需要满足一定的硬件基础和社会地位。一个比较理想的“橄榄型”中间大的应该是“中产阶层”而不是“中等收入阶层”——毕竟后者的收入数据甚至未必能满足“安居乐业”,社科院的对于“中等收入阶层”的提法,其实是一种偷换概念,可以轻易自圆其说,但其实这个概念并没有太大的社会意义。  本期主持:董碧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