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多国紧急磋商力防"黑色星期一" 美国债仍有人买

2011年08月08日 07:4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为避免美欧债务危机持续发酵而引发的恐慌情绪,提振市场信心

   7日,大西洋两岸领导人的“热线电话”铃声不断,二十国集团成员副财长、七国集团成员副财长以及欧洲央行电话会议接连举行,就如何应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和欧元区债务危机扩散对市场造成的冲击进行协商,以安抚目前金融市场的极度恐慌情绪,避免全球股市8日出现崩盘。七国集团成员副财长电话会议确认,将在8日举行七国集团成员财长和央行行长电话会议。

  周末电话会议持续不断

  欧美股市4日遭遇“黑色星期四”,各大股指全线狂泻,短短几天内高达2.5万亿美元市值化为乌有,投资者损失惨重。引发此次股灾的导火索显而易见,市场对欧美双重债务危机忧心忡忡,担心政府的“不作为”将导致脆弱的世界经济二次探底。次日,标普公司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这颗“重磅炸弹”犹如火上浇油,更加催化了市场的紧张情绪。

  在如此强大压力下,欧美领导人终于坐不住了,匆匆安排了热线磋商和不同范围的高级别电话会议。

  作为二十国集团和七国集团的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与英国首相卡梅伦通电话30分钟,就欧债危机和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磋商。据英国首相府发言人说,双方强调了携手合作的重要性,并表示要密切监控形势发展,在未来几天保持接触和沟通。美国白宫也证实,奥巴马总统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通电话,讨论了欧债危机。

  法国财长弗朗西斯·巴洛因周末也一直和七国集团的财长们保持联系,讨论相关议题。他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称:“我们将在8日密切观察事态发展”,但未透露具体讨论内容。当天,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通电话,讨论目前国际金融动荡局势,表示将采取行动重建市场信心。

  欧洲央行消息人士透露,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已经要求在当地时间7日晚些时候召开管理委员会电话会议,讨论购买意大利国债的可能性,以应对欧债危机。如果同意,欧洲央行和各成员国银行将于8日开市后买进意大利国债。

  另据韩国企划财政部7日发表新闻公报称,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副财长电话会议认为,虽然最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动,但世界经济再次停滞的可能性不大。标准普尔虽然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但穆迪和惠誉对美国主权信用仍维持AAA评级,当今国际市场也难有可替代美国国债的安全资产。会议同意继续加强政策层面的合作以共同应对当前金融形势。韩国政府认为,目前经济形势对韩国影响不大,金融市场无需反应过度,韩国对美国国债的信赖度不变。

  投资关注将重归基本面

  道琼斯新闻报道称,七国集团成员财长电话会议不可能承诺采取重大的联合行动,其目的是在8日股市开盘前向投资者显示,经济大国正全力应对当前的市场动荡,以提振市场信心。七国财长可能发表声明对美国经济和美元资产表示信心,还可能表示不会通过货币贬值的方法谋求恢复债务的可持续性。

  《华盛顿邮报》称,标普给美国主权信用降级可能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冲击波,美国政府和投资者都已做好8日美国股市开盘出现动荡的准备。但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影响不会持续长久,影响不大,市场很快就会将关注点重新放在基本面上,美国国债仍然会被视为无风险投资。2008年9月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导致的股市“黑色星期一”不会重演。悲观观点则认为,美国主权信用被降级,将损害美国金融体系的基础。

  美国政府继续淡化标普给美国主权信用降级的影响,质疑标普结论的可信性。白宫新闻办公室6日发表声明,称标普的行为忽视了美国政府已经在削减债务方面取得的进展。

  美国国债依然有人想买

  据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将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为稳定金融市场做出贡献。野村证券金融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木内登英说:“美国的经济实力仍是世界第一,其信用并非完全动摇。代替美国国债的投资对象还没有,美国国债被抛售的可能性较低”,“受美国国债降级影响,金融市场从下周开始将继续世界性美元贬值和股价下跌。日元的魅力增加,但日元升值令人担心。日本财务省副大臣五十岚文彦7日就日本银行(央行)实施的抛售日元干预外汇市场行动称,如果外汇市场出现过度波动,8日以后还将进行干预。

  此间分析普遍认为,8日的全球金融市场表现将是关键,牵动各方神经。就欧洲市场而言,如果作为欧元区的第三大、第四大经济体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持续被唱衰,一旦双双“倒下”,后果不堪设想。面对如此险情,欧美各国领导人使出浑身解数给市场打气,并表示将加强协调和合作,在政策层面上出台新的救市举措,但能在多大程度上奏效还有待观察和检验。

  (本报驻外记者张亮、吴乐珺、马小宁、于 青、莽九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