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图片
通胀仍处于可控区间,总需求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内生力增强,经济基本面向好局面没有改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局面没有改变。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国家统计度公布了上半年GDP增速为9.6%,这同去年上半年GDP增速为11.1%相比,是一个明显的回落。去年下半年以来,GDP增速经历了一个逐步放缓、小幅回落、趋向平稳的过程。去年三季度GDP为9.6%、四季度为9.8%,今年一季度为9.7%,二季度为9.5%,连续四个季度经济增速趋向放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8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7%,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创2009年3月以来的新低。作为经济先行指标,PMI连续4个月回落,预示着经济增速放缓将是接下来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
经济增速放缓符合宏观调控预期
■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宏观调控寻求抗通胀和促增长的平衡点
过快的经济增速,不仅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经济规模支撑,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能源、资源支撑,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较高物价水平支撑。一旦经济增速超出这些支撑的承受力,则经济发展就会出现大的起落。因此,过快的经济增速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
稳定物价水平,是宏观调控的当务之急。稳定物价,必须控制信贷规模,从而放缓经济增速。今年以来,物价过快上涨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6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6.4%,创35个月来新高。不把过快增长的物价水平降下来,就不可能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中央就一直强调,要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再次强调,下半年要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总的看,经济增速的放缓,是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灵活性的结果。经济增速的放缓,促进总需求的降低,给控制物价总水平创造了条件,并为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创造了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说,当前,经济增速的放缓,是在较高的增速平台上的放缓,因此经济不是下行风险,而是下行安全。这样的一种增速放缓,给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水平,带来了机遇期。
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整体是好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当前,宏观调控已经初见成效,下半年,宏观调控要寻求抗通胀和促增长的平衡点,实现预期调控目标,还面临着繁重的任务。
经济增速放缓,不改持续向好的基本面
■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达到9.6%,表明经济增长仍处在较快水平
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目前经济依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经济基本面向好局面没有改,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局面没有改。当前,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价格调控整体有效,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社会需求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重点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显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增速从今年一季度的9.7%,到二季度的9.5%,都稳定在较快水平。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看,去年下半年以来,连续四个季度稳定在25%左右,今年上半年达到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平均增长16.8%,也是连续四个季度增速稳定在17%左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从实体经济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四个季度基本稳定在14%左右。从就业情况看,上半年就业的指标持续改善,1—5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500万,二季度外出农民工的人数在一季度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就业稳定增加。从增长质量的指标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27.9%,反映增长质量处在一个较好的水平。
目前,经济运行中有高企的通胀水平是事实,但通胀仍处于可控区间,国民经济并没有出现滞胀局面。总需求虽然有抑制因素,但整体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增速放缓,GDP从去年下半年的10.7%放缓到今年上半年的9.6%,表明经济运行正处在平稳增长的通道之中。
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当前经济的内生力较强,经济向好先行指标的迹象明显。从经济数据看,构成7月PMI的分类指数包括新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有所上升。另外,在经历连续2个月的下降后,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7月份出现回升,达到59.6%。经济先行指标表明,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是确定的。
应当看到,经济增速放缓,给一些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困难;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物价水平还处在高位。必须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