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认为,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7月CPI数据略高于市场预期,预计三季度通胀压力仍将处于高位,四季度才会逐步回落。专家认为,宏观经济政策适度从紧的基调不能放松,应适时改善我国“负利率”状况,对“热钱”采取严厉监管措施。
通胀仍处高位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殷剑锋认为,7月CPI数据略超预期,下半年的通胀形势会否明显改善还很难说,但CPI数据会逐渐地、缓慢地回落。“由‘热钱’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是重要原因之一。”他指出,从流动性来看,目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复杂多样,但流动性过剩主要是源于境外资金的流入非常迅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食品依然是推动CPI上升的主要动力。“食品价格继续上升,7月猪肉价格上涨了56.7%,对7月CPI涨幅贡献了接近1.5个百分点。如果扣除食品推动因素,7月CPI数据与上月大致持平。”他同时表示,现在市场更关注下一步货币政策是否出现拐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7月CPI同比涨幅再创新高,三季度通胀压力仍将处于高位,预计四季度可能会逐步趋稳回落,到今年年底可能会下降到4%左右。他认为,虽然7月CPI主要仍为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所推动,但是非食品方面也不容忽视。他分析称,近期的美债危机将会对资本流动性带来压力,美元贬值会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面临上涨压力。“当前由于市场恐慌情绪,大宗商品跌幅较大,但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仍有可能上升,届时将对通胀产生压力。”
政策尚难转向
殷剑锋指出,鉴于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力度不能放松。一方面,我国的利率政策应该随着通胀趋势变化而调整;另一方面,考虑到“热钱”流入对国内通胀带来的巨大压力,监管部门应该加强资本项目监管,同时人民币汇率应该更富有弹性。
巴曙松认为,目前欧美债务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主要经济体呈弱增长格局,预期我国宏观政策适度从紧的基调将得以坚持,但不会加码。同时,降准、降息等放松操作目前还不太可能实施,财政政策在促进投资和调结构方面会发挥积极作用。
连平也称:“未来货币政策将进入一个审慎平衡操作阶段。”连平判断,当下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都不大,而公开市场操作将成为主要的政策工具使用。虽然目前国内负利率状况持续恶化,似乎有进一步升息的必要,但由于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也在持续恶化,世界经济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我国进一步升息将导致中外利差再度扩大,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速度将有所加快,从而加大国内的流动性压力。同时,继续升息将会使得中小企业经营“雪上加霜”。
记者 陈莹莹 实习记者 刘论非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