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股民在广东梅州一家证券交易大厅内。新华社发
中国无法独善其身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历史上首次遭“降级”,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作为美债最大的海外持有国,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
瑞穗证券沈建光博士指出,美国债务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将偏向于负面,在他看来,首先受到影响的是中国的出口。另外,持续的超发和贬值,也会给中国外汇储备带来损失。
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会带来美元走势的继续疲软,可能会给我国本已疲软的出口形势带来一定影响,同时增加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后,人民币会面临一定升值压力,未来几年中国进出口企业可能面临外需持续疲软、汇率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不利环境。由于美元是全球最主要贸易结算货币,美元的贬值将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这对进口大量原材料的我国来说,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有所增加。
作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目前我国拥有着3.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在这些资产中,70%以上为美元资产。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约为11598亿美元,尽管在2011年前5个月,中国总计减持3亿美元美国国债,但从总量上看,中国依然将三分之一以上的外汇储备放在了“同一个篮子中”。
除了逾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外,中国还持有数千亿美元的“两房”债券,虽然外汇局多次表示外汇储备持有的“两房”债券还本付息正常,没有出现过投资损失,但市场的担忧依然挥之不去。此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势必给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带来一定压力。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王家强认为,评级下调首先会影响债券价值,并会提升债券的融资成本,而融资成本的上升又增加了之后的偿债负担。
“降级之后,可能会带来投资者对美债的抛售行为,不排除美元贬值的可能,这可能会让中国外汇储备遭遇一定的损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宋逢明警告称。
此外,由于此次降级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史上首次”,因此其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震荡不言而喻。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事件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一股“震荡波”,同时也将加快国际游资冲击新兴市场的步伐。
“相比于欧美等国,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高增长,利率水平较高,汇率升值空间大,因此中国市场可能会成为部分国际游资的觊觎之地。”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称。
“在美国已进入由强转衰的长周期过程中,中国持有过多的美元纸币,自然是一种压力。”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在微博上表示,“必须提高外储中的非金融资产运用比例,追求国家的战略性利益,必须追求人民币国际化,这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无奈的选择。”
不过,多位专家认为,虽然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恐慌,但对于美债的持有者来说,却很有可能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评级的下降会倒逼美国政府采取减赤措施,这对美债持有者来说,是一个福音。长期来看,要应对挑战,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被认为是解决问题之本,而短期来讲,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则迫切而实际。
沈建光也表示,长期来看,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消除外汇储备“被动”积累才是应对之根本。
近几年来,我国贸易顺差虽然积累巨额美元,但因缺少投资渠道,被迫回流至美国的资本和债券市场,美国政府因此得以较低成本融资,对于中国来说,现实的困境是,所持的美元资产正因为美元超发而不断贬值。
从金融学理论考量,由于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通过超发货币,就可以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铸币税”效应明显,因此,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便成了自然而然的政策建议。
但迄今为止,人民币区域化尚未实现,国际化更需时日,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改革更为现实和迫切。中国应启动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改革,而改革的前提在于明确外储运营目标。在他看来,外储的运营应该以“真实购买力最大化”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多方面推进。(半月谈网综合中新网 新华网 第一财经日报 文汇报 人民日报 环球时报等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