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全国每年消费330万吨左右的食醋,其中90%左右为勾兑醋。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透露了更惊人的消息:市场上销售的真正意义上的山西老陈醋不足5%,也就是说,消费者平常喝的山西老陈醋基本都是醋精勾兑的。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次终于轮到了醋,而且是闻名遐迩的山西老陈醋。消息一出,耳边顿时响起了那熟悉的旋律:现在还有什么能吃?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醋协副会长所称的“真正意义上的山西老陈醋不足5%”,还是山西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的“山西所产老陈醋产品安全可靠”,唯一可以说明的是,食醋市场之乱,恐怕连业内人士和代表“权威”的官方也不太能说得清了。
一个地方树立一个品牌产品不容易,尤其是像山西老陈醋这样历史悠久、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并且拥有极高知名度的品牌。因此,当这个品牌遭遇信任危机时,相关政府部门有义务及时站出来为其作出辩护。然而官方发布这个权威信息的时间过于仓促,语气过于绝对,所以对“安全可靠”这个结论,让人反而不太相信。
而政府对品牌形象的过度维护,或许提供了一个观察食品安全危机的视角。记得当年,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在行业中早已不是秘密,然而一直隐而不发,直至三鹿事件曝光。据说就是因为有人担心“搞垮民族产业”。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思维仍然阴魂不散,重整后的奶业依旧制订出“全世界最低”的奶业标准,这次抛出的是“国情论”。不难发现,今天的食醋业几乎就是奶制品业的翻版。
不破不立,没有对勾兑食醋的彻底涤清,就没有山西老陈醋的品牌重塑。谁也不希望看到又一个民族品牌的倒下,但任何民族品牌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为此,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
(吴龙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