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沙漠高尔夫享受免费用水特权 周围农田缺水撂荒(3)

2011年08月15日 08:31 来源:中央电视台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事实上,中能煤矿开采对于当地地下水的影响早已引起过有关部门的注意。村民们告诉记者,中能煤矿曾被叫停过多次,其中不乏水污染、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榆林人大网在2009年发布的《关于对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写到,陕西中能榆阳煤矿规划开采资源一旦得到批准,将给城市安全用水、生态环境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而就在今年6月该煤矿再一次被叫停,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可能对红石峡水源地及地下水涵养体系带来影响。

  然而当记者于8月11日来到煤矿的污水处理厂时,却看到那里的管道依然在源源不断地排放着地下水。据村民所说,那些排水的管道总是停一段时间,开一段时间。

  煤矿一直在开采,而且还与生态森林公园签订了供水合同。堂而皇之的成为了一个环保工程。而一旦煤矿停止生产,生态公园包括其中的高尔夫球场也就将因为无水可用而受到威胁。那么这究竟是不是煤矿始终能够在如此长的时间内持续开采的重要原因呢?另外,眼看着村民的庄稼日益枯萎,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水不能供给近在咫尺的村子而要补贴给吸水的高尔夫呢?这一切仍然是个谜。

  遭遇影响的还不只是种地用水。当地村民吃水也成为了难题。在一户人家,过去打的15米深的水井如今已经成为了空井。他们只能靠四轮车拉水来吃。

  这家人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吃水难的问题,今年他们花1万多元重新打了一口70米深的井,用电泵把水抽上来,然而这口井能够维持多久也依然是未知数。

  就在记者将要离开村支队的时候,在一块荒芜的田地旁,一位老人正在放牧着一群羊。羊群在悠闲地吃着草,然而这位老人的心情却无法悠闲。

  这位放羊的老人说,那块荒芜的地以前是用来种玉米的,煤矿一开采就没水了,原来一亩地(一年2季)能产1500斤玉米。但他现在只能靠羊维持生活了。

  如今村民们只能盼望这里的地下水能够早日恢复正常的水位,荒芜的田地能够重新给他们带来沉甸甸的收成。

  如今煤矿每日的排水却依然流向林场、生态公园和其中的高尔夫球场。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环保办主任马景国告诉记者,水资源基本覆盖了他们周边所有的两百多公里农田。他们表示,如果需要,他们可以建设供水管道,把水资源更大面积地给更远的农田,但是现在还没有人提出这个需求。

  然而就在煤矿附近3公里内的村庄里,农民们却仍在盼望着地下水位能够早日恢复,地里能够早日种上庄稼。

  村民说,煤矿一年四季24小时地抽水,并把水排到别的地方,影响很大,老百姓的苦都没处说。

  中能煤矿免费给高尔夫球场铺设管道,免费提供浇灌用水,在免费午餐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猫腻?当地政府为什么没想到让煤矿给周围的村民免费供水,反而因为不断抽取矿井地下水,导致村民的水井打不出水,农田被撂荒?公共水资源,为什么没有用来保障民生,却用来保障高尔夫球场?希望当地政府能给出答案。

  半小时观察:破解水流困局

  要靠严肃法纪从8月1日起,财经频道已连续13天播出了聚焦水流困局的节目,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也开始采取行动,通过执法检查来纠正水资源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希望这样的执法检查不是一阵风、走过场,而是扎扎实实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实对于水资源管理,我们并不缺法律规定,缺的其实是执法。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因为匮乏,所以一些人打起了水的主意,把这种公共资源变成了牟取暴利的工具,这就导致了水流各个环节滥用、浪费的乱象层出不穷,使得整个社会出现水危机和水困局。如果政府部门再监管不力、执法不严,这种危机和困局将会不断加深。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目前中央对于水管理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重大、紧迫、全局、民族命运、战略任务,这五个关键词相互叠加,凸显出了当前水管理究竟有多重要。

  真诚期待各级地方政府,能够认真领会中央精神,严肃法纪,把水治好管好;同时也希望中央有关部门,能严肃法纪,对地方政府的水管理工作进行严格考核,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当前的水流困局。

  《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的一系列聚焦水流的节目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参与和热烈讨论。一位叫“邱寒娅”的新浪微博网友评价昨天的节目说:“经济半小时昨晚看海了,专家分析北京城市绿地急剧萎缩导致城市容易内涝。”一位叫“pisces徐”的新浪微博网友说,北京内涝背后,绿地减少,其实是利益驱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