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十禁令挡不住 违规高尔夫球场如何为开发商托市

2011年08月16日 07: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务院接连10道禁令,仍然挡不住高尔夫球场的快速增长。

  7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暂停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从那之后,中央层面针对高尔夫球场先后出台了10道禁令,然而,高尔夫球场却并没有因此停止增长的步伐。

  据业内专家估算,如果以18个球洞为一个标准高尔夫球场,在2004年之前,全国有170个高尔夫球场。而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高尔夫球场却达到了近600家。而在这600家高尔夫球场中,通过正规审批的只有10家左右。

  是什么让高尔夫球场在中国如此快速增长?

  靠高尔夫球场,和豪宅扯上关系

  1984年,中国大陆第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在广东省中山市成立。这标志着高尔夫球这项舶来的休闲运动正式进入大陆。

  不过,在最初的发展中,这项昂贵的休闲运动并不为普通人所熟悉,参与者主要是外籍商务人士。

  有意思的是,在我国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形成房地产市场之后,高尔夫这项运动却引起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注意。高尔夫与房地产开始走到了一起。

  1992年,在广东省观澜镇,香港骏豪集团拿下了20平方公里的山头和荒地,建设观澜湖高尔夫球会。那个时候,观澜镇还是一个贫困地区。

  随着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建成,并连续几年举行国际高尔夫球大赛之后,这个地区开始成为地产开发的热点。

  2006年,一个建在观澜湖的别墅项目,一天之内就卖出了103栋别墅。在广东的房地产界,甚至有了观澜湖板块的概念。

  在北京,非典之后,“高尔夫公寓”、“高尔夫别墅”等与高尔夫相关的住宅项目开始不断出现。

  依托高尔夫球场营造的优美环境,这些与高尔夫相关的住宅项目价格比周边其他项目贵出不少。在北京西六环外,一个住宅项目,就因为旁边有两家大的高尔夫球场,毛坯房的均价就超过每平方米3万元。

  “在房地产领域,开发豪宅的利润大,所以,开发商都在想,怎么能让自己的项目跟豪宅、高档住宅扯上关系。”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胡景晖告诉记者。

  怎么才能成为豪宅呢?

  按照房地产开发的思路,要做豪宅,一定要有区别于普通住宅的自然景观。山、海、湖,历来都是开发商追捧的项目卖点。建在这些自然景观附近的项目,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地方。

  “但是,对很多内陆城市来说,没有山、海、湖的景观,怎么办呢?高尔夫球场就成了普通住宅变身豪宅的最重要条件了。”胡景晖说。

  一般情况下,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大概需要占地1200亩。1200亩的绿地面积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景观。能够与高尔夫球场配套建设住宅,就具备了成为豪宅、高档住宅的基本条件。

  也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不少开发商开始不满足于仅仅拿地建设住宅,而是圈下一大片地,用其中的大部分地建设一个高尔夫球场,其余的小部分地建设低密度的高档住宅、甚至豪宅。

  高尔夫球场本身难赚钱

  “很少有开发商仅为建高尔球场而建高尔夫球场,因为那样收回投资的时间太长。”胡景晖告诉记者。

  一般情况下,建设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就需要至少1.5亿元的资金。在我国,高尔夫球场一般都采取会员制,一张会员卡就要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但相对于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和日常的养护费用来说,单靠会员打球消费,很难支撑一个高尔夫球场的正常运转。不仅如此,高昂的会员费也阻挡了普通人进入,造成大量高尔夫球场利用率不高。

  有数据显示,广东的高尔夫球场,平均利用率仅有60%。

  去年,青岛平度市地方税务局的一位工作人员曾发表一篇文章,称青岛已经拥有10多个高尔夫球场。尽管来自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高尔夫游客逐年增加,但这些高尔夫球场却没有一家盈利,有的甚至面临倒闭。

  海南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郑文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七成高尔夫球场的经营处于亏损状态。

  但有意思的是,开发商依然对高尔夫球场建设情有独钟。

  “很简单,高尔夫球场仅仅是开发商用来包装、提升住宅项目的工具。”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告诉记者,大多数高尔夫球场的盈利都要靠其背后的住宅项目,没有住宅项目的支撑,高尔夫球场几乎没有盈利的可能。

  在陈国强看来,高尔夫球场本身的景观优势很明显,这类高尔夫地产项目的价格也明显高于其他住宅项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