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化肥“达芬奇”横行珠三角坑农民大赚黑心钱(4)

2011年08月17日 08:2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而惠州和河源的农民告诉记者,他们在给作物施用洋肥后,发现效果很不明显,几天后不得不追加了使用量,然而,效果仍旧不理想。等到专业人士来取证调查,认定这是假洋肥时,已经过了追肥的最佳时机。“后来虽然加施了质量合格的国产肥,但是作物仍然减产了。”有专家指出,假肥甚至有可能对土壤造成不利影响。

  一直以来,广东的农业、工商、质监和公安部门都在加紧对制假售假的围追堵截。然而,由于造假手段和造假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对假洋肥的打击措施常常难以到位。广东省土肥总站的林日强科长向记者坦言,肥料打假很难。好几次,他们接到报料扑向黑工厂,发现锅炉还热着,人却走光了。现场只看到一些空白袋装着的盐粒,在证据上,这根本没办法去认定造假。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多数的售假者有合法的门店,有正规经销商的所有资质,有的甚至还拥有乡里乡亲的信任。假洋肥从生产,到流通,再到销售,中间联结着的实际是一条非常隐蔽的战线。

  “事实上,农业部门的执法权本身就很有限,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只能根据投诉对肥料的登记证号和登记名称进行监督,至于肥料的养份含量是否合格,则要依赖质检机构的配合。就算发现了问题,还要依赖工商部门去查处。”连平县农业局局长徐少杰告诉记者说,“实际上,农民在这一块的投诉意识很低。”

  前不久,广东省工商局刚刚指导湛江市工商局,在全系统部署开展肥料专项检查,查封了25.8吨问题化肥。截至7月31日,该局共立案9宗,结案2宗,罚款56000元,余下7宗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然而,对有些违法者,仅靠罚款实在构不成威慑。”惠州市一位农资老板表述得颇为直白,“卖假挪威的人,往往就是真挪威的经销商。农民都有买散货的习惯,他们把真货假货混着一起卖,被抓到的概率本身就低,在暴利驱使下铤而走险的人越来越多是显而易见的。”

  在所有的监管部门当中,质监部门可说是技术手段最齐备的。然而,摆在质监面前的一个现实是,大多数制假黑窝是没牌没照的,质监部门无权随意进入执法。

  华南农业大学的肥料专家廖宗文教授也认为,近年来,国产肥的工艺和质量与进口肥的差距越来越近,有些产品,如控释肥,甚至还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如果这些产品被装进真洋肥的袋子,执法部门会防不胜防。

  “这需要有权力更大的部门来介入。”惠州市惠阳区一位经销商老王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安机关联合其它部门的亮剑行动在全国拉开帷幕,这才使得公权与制售假肥者的较量,变得较有震慑力。

  当惠阳售假大户许某栽倒在警方的重拳之下时,当地经销商坦言:这样的造假能力,绝不是一般小作坊所能做到的,必须有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他们怀疑有正规的大厂在背后给制假分子撑腰。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实习生 柯倩杏

  (南方农村报同仁对此文亦有贡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