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浙一带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则“传奇”:一家上海大学生的科创企业,以自主研发的智能割草机器人技术,帮助绍兴一家仅有10多人的小厂,发展壮大到如今超过200人的规模,产品远销海外。一家瑞典企业高度关注,专门派人前来洽谈,希望能“收编”这支研发团队。
这个“传奇”的主角,就是上海创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业3年多来,他们将成熟的新产品新技术“养大了当猪卖”,自身收入近千万元的同时,助推多家中小企业发展。如今积累了丰富经验,创绘计划养育“自己的孩子”,形成自有生产链,直接搏击市场。
从100多元人民币到500美元
公司创始人魏庆前是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2005级硕士。研二时,她在浙江一家柴油割草机厂实习,发现企业产品在海外虽然年销售50多万台,可由于技术陈旧,单台利润仅有100多元人民币。然而国外厂商开发的智能割草机器人,每台能卖到3000美元,这给了小魏不小的刺痛。她决定开发高附加值的技术创新型产品,改变这一局面。
就读于艺术专业的魏庆前虽然不擅长技术,可她通过校团委和网络,还是找到了合作伙伴——机械、自动化控制、通讯、工业设计学院的研究生。在她眼中,不同学科间的碰撞才能产生更多创新火花。就此,学校食堂成了同学们的会议室,第一项议题:智能割草机器人。
2006年10月,这个团队研发出了第一台智能割草机器人样机——不怕日晒雨淋,会自动割草,没电了还会乖乖跑到一旁充电。当年的工博会上,这个产品拿下 “最具技术交易潜力奖”,国内外买家频频问价。
第二年8月,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的帮助下,魏庆前以智能家电机器人的项目,顺利申请到30万元的资金支持,成立了上海创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4个月后,“智能割草机器人”技术项目以3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绍兴一家公司。如今,这个工厂生产的割草机已经投放欧美市场,成本仅及国外厂商的1/13,单台利润达到500美元。
挑战“最后一公里”
智能割草机器人“一战成名”,此后每月都有两三家小企业登门求贤,希望与创绘进行技术合作。他们的研发也从未停顿:第二代智能割草机器人有了“独门绝技”——主人只需带着感应器在草坪上走出一圈图案,机器人割草时就能将相应位置的草割得高些,如同一台草坪打印机;水下清理机器人能沉入水中,在泳池里上攀下爬吸除污垢、回收垃圾;康复护理机器人,能喷出雾化的水和热风,清洗身体,为老人或卧床病人的护理解除后顾之忧。公司已申请专利近20项,先后获得国际设计大奖、上海高校创造发明奖等数十个国内外奖项。
公司创始人之一、技术部负责人肖伟说,新功能的实现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实验室里的概念、技术,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能在市场上经受考验。而这一技术商品化的过程,如同马拉松长跑中的最后一公里,看似近在咫尺,实则是最考验体力、毅力的路程,用肖伟的话说,是“充满了痛苦”。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