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总产量增长了62.1%,年均增产10.9%。“十一五”时期,素有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从2005年的618.4亿斤,增加到2010年创历史记录的1002.6亿斤,成为全国第三个千亿斤粮食大省,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近期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虽然荣登千亿斤宝座,但“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粮食增产面临任务艰巨、难度加大的局面。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对此应有客观、清醒认识,提早谋划,找准对策,巩固和提高黑龙江的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成果。
调查显示,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突破千亿斤,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3221.3元上升到2010年的6210.7元,年均增长14%。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逐年增加,高产作物在粮食种植结构中所占比重提高,农业投入力度加大,科技含量提高,气象整体条件较好。此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大县奖励机制、粮食保护价格政策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地方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然而,调查显示,黑龙江如何继续巩固和保持千亿斤产能,仍要面对诸多挑战。
种植结构调整受限
粮食连年增产与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分不开的。调查显示,从近几年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看,黑龙江省高产作物水稻、玉米种植面积连年增加,而产量相对较低的大豆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3586.1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4153.2万亩,增长了15.8%;玉米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5390.9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6552.6万亩,增长了21.5%;而传统特色作物大豆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6054.8万亩减少到2010年的5321.8万亩,下降了12.1%;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有一定程度下降,由2008年的1093.3万亩减少到734.5万亩,下降了32.8%;小麦种植面积相对较少,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400万亩左右。
专家指出,增水稻、扩玉米、稳大豆和其他作物是农业大省黑龙江近年种植结构调整的特点,但是结构调整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不能无限制地调整。由于黑龙江省所处的积温带局限,适宜种植玉米的土地基本上受价格刺激均已利用,水稻种植受水资源供给的限制也不能任意扩大,曾以稻治涝的三江平原,如今虽然稻香千里,但却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专家认为,这些问题都应该科学、客观地认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