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六大因素制约甘肃葡萄酒产业 亟需走出生态困境

2011年08月26日 11:13 来源:兰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集中着莫高、国风、祁连、皇台、紫轩等数家上规模的葡萄酒生产企业,生产加工能力逐步扩大,产能接近10万吨,成为国内重要的葡萄酒版块之一。但省内市场的“蛋糕”仅2亿元左右,虽然莫高、紫轩、祁连等公司生产的部分品牌葡萄酒已销往美国、澳洲、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但多家企业集中争夺的还是省内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葡萄酒产业

  发展面临难题

  一头是基地规模、企业产能不断扩大,另一头却是产区品牌不响,产品市场销售不畅。当前的葡萄酒竞争已经更多地呈现出品牌致胜的形态,品牌可以整合产地,但是产地只能呼唤品牌。

  在《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中,分析了葡萄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二是市场竞争环境欠佳,没有形成发展合力;

  三是地理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区优势不突出;

  四是葡萄酒历史文化底蕴发掘不够,助推产业发展的效果尚不显著;

  五是技术支撑体系薄弱,专业人才缺乏;

  六是自主品牌优势不强,缺乏龙头企业。

  发展葡萄产业

  走出生态困境

  尽管我国葡萄酒产量增长很快,但主要以中低档葡萄酒为主,高档葡萄酒还需大量进口。有关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8年的8年间,上海口岸瓶装葡萄酒进口额增长了50倍,几乎垄断了我国葡萄酒高端市场。

  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作的《关于加快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葡萄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建议》指出:遏制河西走廊荒漠化趋势、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国家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永富曾说:“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过去我们有些产业没有抓住发展机遇,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可以种葡萄,再不加快发展就可能会再次丧失机遇,仅仅成为葡萄酒的原料基地。”(记者刘蔚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