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入分配情况来看,分配不公现象已呈现出两大趋势,即社会财富快速向富人集中和国民收入向政府集中。向富人集中,主要表现为房地产、股市等虚拟经济的不规范发展和黑色、灰色收入地带的不断扩大,以及前几年国有企业的不规范改制,使社会财富不规范、不公平地向富人阶层转移。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也显示,这些年房地产、股市造就的亿万富翁,已占中国富翁的大多数。而国民收入向政府集中,主要表现为财政收入增长远快于居民收入增长,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同时,“土地财政”的过度使用的和超前使用,不仅使居民眼前的生活水平变相下降,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未来生活改善。在收入分配严重不公的状态下,持续不断地紧缩货币政策,能对通货膨胀起到什么作用呢?
所以,一味地依靠货币政策紧缩来被动应对通货膨胀的做法,已不可取。尤其需要提醒管理层的是,如果美国再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那么,有关方面是否还要通过加大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来防范与控制通货膨胀的发生呢?如果这样,那不成了真正的美国生病、中国吃药了吗?这样的结果,不仅通货膨胀难以预防和控制,反而会杀死原本就不多的抵御通货膨胀的因子。
笔者认为,中国应从被动应对通货膨胀转向主动应对通货膨胀,对于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货币政策不应继续紧缩。应继续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方面,尤其是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在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中,要更好地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优势。
货币政策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方面应适当放开。只有实体经济发展了,就业充分了,职工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才会增强。即便发生通货膨胀,后果也不会太严重。相反,失血式预防,只会让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越来越弱,甚至发展到经不起任何风浪的地步。
笔者认为,这才是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做法。
谭浩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