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这是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区域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的速度。相比于中西部地区10%以上的增速,北京的此番排名在全国31个省市区是最后一位。“这是北京市‘调结构、转方式’的最佳体现。对于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的北京市来说,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更好地满足民生需求,着眼于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北京市统计局局长苏辉表示。
“在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问题上,北京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北京增长速度慢于全国也是正常的。”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研究部主任刘岚芳认为,北京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第三产业占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5%以上,正跨入后工业社会,经济发展逐步转向依靠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带动。
“从结构看,北京市已成为服务业主导型经济,上半年服务业占比已达到76.9%,经济结构高端化在全国首屈一指,北京投资、消费结构和经济布局结构也不断优化。”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表示。记者也注意到,北京第三产业占据GDP76.9%的比重,较去年的75%水平又上升了近2个百分点,也已经远高于今年上半年全国42.3%的同类水平。
于秀琴同时也指出,从经济质量看,以较低的能耗实现了经济平稳增长,上半年北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2%,全市用电量同比仅增加1.2%,城市环境持续改善。
这一系列数据变化背后,到底隐含着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呢?
事实上,早在今年北京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北京“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尤其提到要扩大首都经济优势,深度推进产业升级,统筹经济发展政策,整体塑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近期公布的1—7月北京经济主要指标数据也显示,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99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第三产业(含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505.1亿元,占据86.4%的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新一轮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中,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也渐趋清晰,这也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今年1月,北京出台了《关于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要将西部地区打造成为生态友好、功能协调、经济繁荣、人文和谐的京西绿色发展新区。随后在4月出台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2011年实施计划》,这标志着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根据规划,五大现代产业构建了京西发展的体系,即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提升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繁荣活跃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旅游休闲业和生态农业。
目前,作为北京市唯一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7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之一的区县,石景山已经设立了“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首年资金金额为3亿元,并会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逐年增加,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而房山区的产业转型也在加速,将完成从煤炭之乡到科技、制造等高端产业林立的华丽转身,成长为首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记者石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