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本来是农商双赢,百姓得实惠的好事儿,眼下,在哈尔滨市却遇到发展瓶颈。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农民和超市两大对接主体在经相关部门搭桥牵手后却热情不高。
农民“入超”后利润并不可观
在哈尔滨市商务局指导下,今年4月份,哈市连升特色果菜专业合作社与中央红超市签订了“农超对接”合同,而且该合作社在十几家与超市牵手的合作社中是送菜坚持比较好的。但这种坚持对他们来说也只是权宜之计。
合作社负责人郑连升说,经过哈市商务部门协调,现在入超“门槛”降低了不少,以前“入超”先要交5000—10000元不等的进店费,进店后每个品种还要缴纳不同的费用,现在只要有农业部门的认证证书、税务证书等,就可进入超市。“门槛是降了,但我们‘入超’后并没有多得利润,和超市对话,我们仍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价格制定方面,超市几乎是主导,收菜时尽可能把价格压低。此外,‘入超’的菜量也不定,送多送少都要听超市的,量太少时为了不赔钱,我们只能不送。”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农民合作社和连升特色果菜专业合作社一样,“农超对接”后,农民合作社将菜送进超市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入超”的农民合作社并不指望在超市销售能给自己带来多大利润,对他们来讲这只是一个“打品牌”和提高“知名度”的平台。
郑连升告诉记者:“在‘农超对接’中,政府部门的职能只能是监督,面对超市的市场行为并不能起到制约作用。另外,现在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并不大,既没有出台扶持政策,也没有‘以奖代投’的扶持资金,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农民合作社‘入超’的积极性。”
超市就当进行一项“公益活动”
不仅是农民缺乏“农超对接”积极性,采访中,很多超市表示,参与“农超对接”只是当做一种社会公益活动。
家乐福超市公共事务部徐经理告诉记者,哈市农户分散且经营规模小,产量根本不能满足超市需要,所以只能以农民合作社的形式来和超市进行对接,即便如此,产量仍和超市所需相差很远,“合作社三天的量赶不上超市一天的量”,目前超市只有零星的本地菜,主要是辽宁、河北等地的蔬菜,夏天如此,冬天无非就是土豆、白菜等老三样,根本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不仅如此,哈市也没有自己的优势蔬菜,品种也很有限。徐经理说,目前在家乐福超市里留有农民直供的柜台,但面积不大,就这样有时候还没有菜可卖。目前,他们没有把这一区域扩大的想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