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2011中国企业500强 浙江民企领跑优势遭遇挑战

2011年09月07日 09:18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榜单

  ·2011中国企业500强

  绿城等9家浙企新上榜

  据“2011中国企业500强”报告公布,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毫无悬念地摘得三甲。而与上一年度相比,今年该榜单的入围门槛由去年的110.8亿元提高至141.99亿元,增长了28.1%;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36.31万亿元,增长了31.6%;资产总额达到108.1万亿元,增长了18.4%;总利润2.08万亿元,增长了38.67%。上榜企业中,共有80家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比去年增加17家,其中包括9家民营企业。

  在500强名单中,有44家浙企入围,占8.8%。其中,杭州企业22家,占浙企总数的50%;宁波企业8家,占18.2%;绍兴、温州、丽水、嘉兴、台州分别为6家、5家和1家、1家、1家。

  上榜浙企中,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以65名的排位再次蝉联浙企“头马”,虽然名次较去年的52位有所下滑,但营业收入从去年公布的1132.2亿元增长至1353.9亿元;吉利控股超越去年的万向集团位列第二,万向集团、杭钢集团分列3、4位。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去年未见上榜的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一改“低调”,以542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浙企第7位,全国150位。但放眼房产界,在今年《财富》杂志评选的“中国企业500强”中作为房产界龙头的万科,今年则“继续”未在该榜单中现身。

  榜单

  ·2011中国民企500强

  浙江民企数连续13年居榜首

  在8月25日发布的“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共有144家民营企业入围。

  据浙江省工商联合会的数据显示,这已是浙江企业连续13年在上榜企业数上居全国首位。在企业的数量地区分布上,杭州有56家,绍兴26家,宁波18家,温州16家,台州11家,湖州7家,嘉兴4家,舟山3家,金华2家,丽水1家。

  浙江省工商联合会表示,民营企业500强的主要特点主要包括:一是规模迅猛扩张,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营业收入总额)从上年度的36.6亿元增长至50.6亿元;二是经营效率、效益全面提升;三是制造业仍占绝对优势。另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才缺乏是影响民企500强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读

  浙商领跑优势正明显减弱

  对于这两张榜单,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分析。昨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企500强”,前者主要是国企为主,后者是民企排位。浙企在两份榜单上的一增一减,反映出如今浙江民营企业在全国的领先优势逐步缩小,曾经“笑睥天下”的浙商军团领先优势正在减弱。

  杨轶清表示,浙商作为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民企500强”榜单的十连冠,曾在2006创下203家的最高上榜数量纪录,可以抗衡江苏、山东、广东3省总和。但今年,光江苏省的上榜民企已达118家,相比浙企的144家,大有赶超之势。

  “同时,结合现今浙江GDP优势不再、GDP增速连续十年下滑等态势,我认为,浙商应该到了该摒弃‘卫冕冠军’心态的时候;虽然依旧身处第一方阵,但应该注意到,我们和身后竞争者的差距正在明显缩小。”

  无论大小企业,日子都不好过

  与高峰时期相比,为何今年浙江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跌出榜单?是金融危机的阴影未散,还是宏观的市场大势影响?对此,杨轶清表示,影响浙商“发力”的因素很多,并且如今不仅是中小企业日子难过,大型民企也应该“同病相怜”。

  “综合宏观环境、市场竞争环境来看,大型国有企业在获取政策支持、信贷指标、土地等各种资源上都会更有利一些,在政策和公平竞争等方面,民企更容易遇到一些无形阻碍,这一情况近年来在许多领域普遍存在。而浙江民企,因为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缘故,受到危机冲击比兄弟省市更为明显。”

  另一方面,作为国内提出浙商概念的第一人,杨轶清表示,浙商发展到今天,不得不承认,许多先天优势正在减弱。

  “这些优势包括决策灵活、效率较高、产权清晰等,同时民企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也在逐渐暴露,如内部管理薄弱、人才不足、决策随意、核心竞争力不强等方面,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民企竞争力的提升。”

  为此他表示,如今国企民企处在同样的市场竞争中,相关政策特别是实施细则应该一视同仁,对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则应给予更多的关爱、扶持和倾斜。而对广大民营企业自身来说,转型升级首先要找对自己的路。

  “比如一家传统制造型企业举步维艰,我认为首先应该从自身的人才、技术投入上找原因,而不是盲目向往投入热门的高科技领域;大跨度的转型,只适用于少部分有一定储备、魄力,和能够承受较大风险的企业。当务之急,对于大多数中小民企来说,‘生存才是硬道理’,只有先活着,才能筹谋如何活得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