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对瓶(桶)装饮用水质量最新抽查结果表明,有6种饮用水被测出含有高浓度的致癌物溴酸盐(bromate)。哈药六厂生产的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山东范公酒业有限公司的碧云洞天然矿泉水、内蒙古景友沙漠优质水等名牌产品赫然在列。目前,这些产品已被责令停产。
溴酸盐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潜在致癌物。它是矿泉水或山泉水等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生成的副产品。参照美国和欧盟等行业标准,2009年10月,我国开始把溴酸盐列入饮用水监测项目,规定溴酸盐含量最高不超过0.01mg/L。可以说,参照国际标准升级的新国标让溴酸盐含量这个隐藏多年的“行业秘密”浮出水面。
令人遗憾的是,“新国标”实施两年多来,并没有管住溴酸盐超标。
对此,内蒙古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博士郭军分析说,矿泉水生产要比一般饮料难。矿泉水产品不能加防腐剂,不能加热灭菌,因此微生物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生产厂家。
高规格的生产要求理应具有严格的生产准入制度。然而,国内饮用水行业门槛过低,市场鱼龙混杂,不仅行业内小企业林立,一些其他行业的大企业也蜂拥而至,盲目跨行业经营。内蒙古的水源并不具优势,但饮用水生产企业竟在最近两年内增至220多家。激烈的竞争迫使小企业为了控制成本,省却工艺上的投入,对质量监控也不严格。在国家质检总局此次抽检的饮用水中,一些小企业的水产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都超标,这些都与企业没有把好质量有关。
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郑玉山坦言,国内一些中小企业生产饮用水的工艺很简单,尤其是在控制臭氧量上,企业可以擅自调高臭氧浓度或延长臭氧灭菌时间,造成溴酸盐过量,但检测却有难度。多数企业对溴酸盐的检验能力有限,交由第三方检测又怕增加成本,导致隐患丛生。
更为重要的是,监管不到位给企业违规生产提供了生存土壤。目前,限于人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各级质检部门对食品的监管多采取不定期的抽检方式,往往会留下很多漏网之鱼。而且,目前抽检费用高,质检机构心存顾虑,担心抽检次数过多会给企业留下“存心刁难”的印象。
哈尔滨市质监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处处长岳忠泽说,根据规定,质检部门对饮用水只需要每季度抽检一次,该局首季度对哈药集团制药六厂生产的“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的检测结果为合格。但6月中旬,质监部门对哈药集团制药六厂生产的饮用水进行了日常巡查。经过抽样检测,发现存放于仓库中的一批生产于6月4日的“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存在溴酸盐超标问题。
同样的产品第一次抽检合格,第二次检测却溴酸盐超标,这表明抽检制度设计有缺陷。在当前全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善的条件下,一些不良企业铤而走险难以避免,新的国家标准也无法发挥应有的约束力。
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控制好饮用水行业发展步伐,并从实际出发加大监管力度,改善监管环境。这样老百姓才能喝上有益健康的“纯净”的水。(记者 于宛尼)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