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在世贸组织和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影响和作用,自己必须在改革开放方面作出榜样。
十年前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时任外经贸部副部长的孙振宇和国人一起见证了这重要的历史时刻。一个多月后,他以中国首任驻世贸组织大使身份飞赴日内瓦,在那里度过了忙碌的九年。
作为中国入世谈判的参与者、入世后巩固与争取中国在WTO利益的代表,孙振宇回国后表示,他将继续完成全国政协委员的工作,此外还将从事与WTO密切相关的事务。2011年3月,他出任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
研究会前会长谷永江评价说,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过程中,研究并谋求中国在后多哈回合时代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中最大利益的对策,领衔担此大任者,非经过九年驻WTO大使历练的孙振宇莫属。
在中国加入世贸十周年之际,这位在多边贸易舞台上以英语娴熟、经验丰富而广受好评的经济外交家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专访。
入世谈判的最大难点在中美之间
《瞭望》: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最终敲开WTO的大门。对那段历史,您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和印象?
孙振宇:中国入世谈判前期准备工作始于1982年关贸总协定(GATT)总干事邓克尔访华。当时的外贸部部长郑拓彬接待了他。在此之前我们比较主流的看法是GATT是一个“富人俱乐部”,如果按他们那套规则办,不仅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会伤及我们的主权。我们当时的认识是进口关税税率的确定属于国家主权范畴,不能让外国人说了算。
在听取了邓克尔的全面介绍之后,外贸部会同有关部委认真分析了当时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当时已经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我们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领域合作必然会不断加深,在与其他国家打交道中,如果不按规则出牌,坚持我行我素,最终局面很难打开。在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精神的指引下,中央各个部委之间做了大量协调和准备工作,最后经国务院批准于1986年7月正式向GATT提出开始“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席位”的谈判。谈判一波三折,十分艰难,尤其是1989年“6·4”事件,1999年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事件等等,都造成谈判的长期拖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