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国外炒作使棉价大幅下跌 专家呼吁加快转型升级(2)

2011年09月15日 03:46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二 、棉花价格下跌,纺织企业竟也举步维艰

  去年棉花价格飞速攀升让棉农们有了待价而沽的想法,但没想到仅仅过了个年这价格就飞流直下,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场收购价格,那就几乎等同于血本无归。实际上,德州市是全国传统产棉区之一,由于近水楼台的便利,德州的纺织业也非常发达,产能是山东省的1/7,全国的1/20。棉花价格下跌,虽然苦了棉农,但对这些纺织企业应该是个利好消息。不过让我们意外的是,纺织企业竟然也是举步维艰。

  由于今年棉价的大起大落,在德州,棉花收购加工企业都不敢敞开收购,收收停停,库存量大的亏损严重,纺织企业库存增加,销售困难,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在宋楼镇的一处工业园区门内,记者就见到了一家已经关门半年多的纺织企业。

  山东省夏津县棉纺企业门卫告诉记者,他们企业在年前农历三十就停了,因为整个棉纺行业的效益不好。

  偌大的厂区内,除了门卫以外,见不到任何人,办公室和车间已经被杂草围住,门卫告诉记者,这个企业是当地比较大的企业,工人总量有300多人,是2005年刚刚投产的新企业,可如今,再次恢复生产已经不太可能了。

  除了停产的以外,记者在夏津还见到了一些无法正常生产的企业,记者随机走进了一家纺织企业。一样只有门卫,见不到工人,厂区内堆放着原材料,透过上锁的大门还依稀可以见到里面停摆的设备,门卫告诉记者,企业停产一个多月了,今年以来一直是这样关关开开的,至于什么时候再次生产,他也不清楚。

  按照往年的惯例,纺织企业应该是常年生产的,棉花加工企业在9月初的时候,也应该开始收购,调试机器了,可是这里却很难找到正常生产的企业。

  山东省夏津县得鑫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九栋说,他们今年零星收购,而且比较谨慎,要看今年的棉花质量怎么样,还有成本多少。

  田九栋经营的是一家棉花收储加工企业,由于棉价价格的过山车,他很难预测今年的行情,只能谨慎的少量收购,等待价格的稳定,当谈到今年上半年的时,他无奈的选择了用浮云来形容。

  山东省夏津县得鑫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九栋告诉记者,棉价瞬间就是一个浮云,没有销售,去年3万多元一吨的时候都不卖,结果过了五一,棉价一路狂跌,每吨差了一万多元。无论哪个企业,别说一万多元,就是差五千元,企业都会死很多。

  田九栋心有余悸的告诉记者,在价格急跌的时候,正是由于他果断的卖掉了手中的存棉,企业现在还能勉强生存,棉花加工企业的利润就在盈亏点之间,近年来成本的提高使得企业本身很难经受风浪。

  成本的提高,再加之棉价的剧烈震荡,田九栋不得不选择减少产量。 他说,正常加工一年能生产七八千吨皮棉,再少也不会低于四五千吨,去年整个的加工量才500多吨,减少了十倍。

  产量的锐减,再加上价格的急跌,企业的损失不小。田九栋说,损失大概有150万元,只多不少。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就很不容易了,他时下的策略只能是关关停停,走一步看一步。今年都不敢太动,如果国家收储不给企业留出利润,那企业只能是停、等、看。

  那么,产业链的下一端,棉纺企业现在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记者见到田九健的时候,他正在为今年4月份高价加工的棉纱发愁,几个月过去了,几十吨的棉纱就这样一直积压在仓库里面。事实上,他在棉价最高的时候购买了几百吨的原材料,几个月以来,田九健一直在亏损销售,可仍然有十几吨的存货无法销售,时至现在,虽然棉花的价格跌倒了最低的价位,可是他现在生产的棉纱还是在继续亏损。

  山东省夏津县天润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九健表示,比如说20500元的棉花,乘以1.12吨,去掉杂质后,纯棉的真实成本就上到23000元了。再加上工资、电费、税务、运费、利息等。盈利点在31000元。

  田九健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的皮棉价格是20500元,加工的总成本是31000元,可是现在棉纱的销售价格只是在28000元左右,每加工一吨棉纱,他就要亏损2000多元。他说,上个月亏了一百多万元。

  从4月份到现在,田九健已经累计损失500多万元,那么,既然生产就会有损失,为什么还要坚持生产呢?

  为了维护设备,田九健只能选择最大限度的减产不停机,现在企业每天限产四分之一,可这在整个德州地区已经算是最正常的生产企业了。

  山东省夏津县县长才玉璞告诉记者,形成了棉纱和棉花价格的倒挂,企业纺出来就赔钱。全县300多家棉纺织企业,有将近75%的企业在上半年处于停产状态。

  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说,从3月份到现在,整个德州地区80%的企业处在停产、限产状态。有40%的企业处在停产状态,很可能有20%的企业倒闭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