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形势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在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时作如上表述。
温家宝同时表示,经济增速略为放缓,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结果,没有超出预期。他重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外界解读称,温家宝的表态给出了清晰的政策指引,即货币政策不会放松。同时,考虑到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财政政策未来将更加给力。一方面,积极参与供给管理,政策抗通胀,另一方面,引导资金流向、支持扩大内需、助力经济转型。
乐观
中国经济朝着预期方向发展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加大。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都出现回落;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增大,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上升。这些表明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温家宝在论坛上如此点评世界经济形势。
温家宝说,内需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立足内需是大国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相信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对于眼下的经济形势,温家宝的判断是“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贸易顺差减少17.6%,内需的作用增大;城镇新增就业655万人,物价涨幅总体可控,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二季度后经济增速略为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没有超出预期。”
华创证券宏观分析师华中炜表示,温总理强调了内需,而在内需中又着重强调了要增强消费需求拉动力。从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经济增长到着力提高消费和服务业的拉动作用,经济的增速可能会略微放缓一些,但对于民众的福利改进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在会议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总体仍十分稳定,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渐强,对海外复杂因素的应对能力增强,货币政策也将因此保持稳定,未来更多还是以微调为主。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则认为,中国所面临的经济状况和问题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市场不应预期中国很快地反转或放松政策以应对全球市场动荡。但是,如果欧美经济大幅下滑造成了中国出口暴跌,并且如果国内生产和投资急剧放缓,政策则可能会放宽。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进一步表示,货币政策短期内不会改变,但10月份以后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三季度宏观数据出炉后形势可能会进一步明朗,如果经济增速下滑超出预期,则不排除出现政策变动的可能。
稳健
货币政策不会放松
在达沃斯论坛上,温家宝重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这一表态增强了货币政策不会放松的预期。
温家宝表示,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瑞信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认为,温家宝的讲话暗示了内地货币政策不会放松。
在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徐小庆看来,货币政策年内“变脸”已无望。从历史经验来看,中秋节和国庆节往往是政策变脸的最敏感时期,但8月份经济数据来看,年内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反而在下降。
徐小庆分析说,一方面,CPI同比年内回落至5%以下难度较大,基于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水平,CPI同比需要回落至4.5%左右才具备放松基础;其次,经济虽然回落但内需相对于外需更加稳定,这与2008年情况有所不同。
“现在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比较大,经济增速还是比较快,这个时候只能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名义上是稳健。经济增速的回落比预期的要慢,如果不收紧,通胀压力还是比较大。”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说。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论坛上表示,对国内形势而言,温和的通胀压力将长期存在。他认为,目前流动性的控制已经取得很大进步,过剩的流动性将逐步得到控,但是解决负利率的问题是关键。
“货币政策组合应当在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之间取得平衡,避免过分单一地依赖数量型工具。如何在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之间保持平衡,通过适当的政策组合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维持金融体系流动性的相对平稳、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应当是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
“政府还是比较担心通货膨胀,政策短期内不会放松。”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说。不过,他比较担心外部环境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比如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衰退。
积极
财政政策更加给力
“温总理的话,有深度的分析在里边。中国存在很多问题,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去引导结构调整,创造有效需求。比如投资新兴产业研发,推动其发展,比如升级产能过剩行业。”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说。
“宏观政策会立足于推动经济转型,强调推动由投资主导的增长转向由消费、服务、创新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巴曙松说。
他认为,财政政策应当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在支出总量上可以加大力度,并积极引导消费和结构调整。要积极运用财政工具来促进内需的扩张,加快服务业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的转型。同时,也可以在进一步明确保障房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定向支持保障房建设。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简单地拉动社会总需求,而是一种积极的结构性财政政策。以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总量扩大上做文章,而积极的结构性财政政策主要在结构调整上做文章。这种结构性的财政政策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是通过财政支出结构自身的调整达到预期的目标。
刘尚希说,就温总理提出的扩大内需战略而言“财政政策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通过扩大公共消费拉动私人消费,提升国民消费率”。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今后支出方面,应更加注重效率。收入方面,结构性减税还存在较大空间。
杨志勇说,目前至少在增值税、消费税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减税空间,比如将增值税税率稍微下调一点,在减税的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增值税扩围的压力。
对于备受关注的通胀形势,在刘尚希看来,眼下面临的是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这主要是供给的问题,是结构在变化调整中出现的问题,财政政策在这方面可以说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