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剥离惠氏奶粉的时间表将可能延迟。辉瑞公司为寻找买家而发出的销售文件,将比原定时间延迟两个月才能发出,大概是今年11月的时候。
早在今年7月,辉瑞公司就曾经放话出来,要出售旗下的惠氏奶粉,让众多孩子妈妈们格外关心惠氏奶粉的命运。现在看来还要等上一段时间了。
对于延迟的原因,市场分析,辉瑞接盘惠氏不足3年时间,因此担心这时就出售可能会给集团带来额外的税务负担。此外,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动荡,推迟出售会有利于叫价。另外,据称辉瑞仍在收集和计算惠氏营养品业务在亚洲市场的销售数据和品牌情况,这一过程也导致了评估的延迟。
辉瑞公司是一家拥有150多年历史的以研发为主的跨国制药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2009年,辉瑞制药以680亿美元并购了自己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惠氏,惠氏当时也是全球著名的制药和保健品公司之一。惠氏奶粉目前在中国市场约占5%的市场份额。
这场天作之合曾经轰动一时,可是不过两年时间,辉瑞就要出售惠氏奶粉,又是为什么呢?辉瑞制药中国区企业沟通部负责人席庆解释说,这次剥离是为了收缩战线,保持公司对生物制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席庆:主要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两块业务和我们辉瑞的核心业务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我们觉得这两块业务放在辉瑞之外更有利于它的发展,当然现在还是刚刚开始进行战略评估,具体的方案的话还要等评估之后才能出来。
2009年是一个美妙的时刻,辉瑞以680亿美元的天价聘礼,迎娶新娘美国惠氏公司。尽管辉瑞相中的是惠氏的制药业务,但作为陪嫁,惠氏奶粉也一并进入辉瑞集团。
尽管开始很风光,但和所有的并购一样,辉瑞开始了繁琐而冗长的整合之路。据统计,辉瑞公司在2009年一度宣布将其分红规模减半,以筹集资金完成对惠氏的收购。来自股东的压力伴随着整合全程。两年中,辉瑞在不断调整。但由于主营业务生物制药增长乏力,迫使辉瑞收缩阵线,集中精力做好主业。
今年4月,辉瑞宣布出售旗下生产大批量胶囊的一个部门。这被看做辉瑞系列剥离行动的开端。席庆说剥离行动仍将持续,但具体的时间表和方案目前还不能确定。
席庆:我们预计最后剥离完成估计需要12-24个月,剥离也是有很多形式,包括单独成立公司,或者出售,或者其他一些方式,也可能是完全剥离,也可能是部分剥离。
当时华尔街分析师预测,辉瑞有可能将公司收入基数缩小一半,从目前的670亿美元减少至350亿美元。为实现这一目标,辉瑞的营养产品、消费者保健、动物健康和成熟药品等部门都有可能被抛弃。如今,华尔街分析师的预言成为现实。辉瑞开始了进一步的瘦身行动。这也显示了大手笔并购之后的整合之困。
出售惠氏营养品业务可给辉瑞,带来105亿美元的收入。在剥离完成后,辉瑞的业务将集中于处方药、生物制剂和非处方药三大块。将更加专注于公司所擅长的药品领域。
这次剥离一旦成行,也就意味着营养品领域的惠氏奶粉可能面临着被二次倒手的命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辉瑞收购惠氏还不到两年。但是对于惠氏奶粉而言,这却未必是一个坏消息。
今年,惠氏奶粉所在的辉瑞营养品业务一季度收入4.7亿美元,同比只有个位数增长,管理层用“平淡”来形容其业绩。这个局面也不是惠氏奶粉想要看到的。身为非核心业务,惠氏奶粉在辉瑞体系中的处境或许有些憋屈,若能被同行收购,或许更利于惠氏奶粉的未来发展。坊间传言,雀巢、达能等乳业巨头有意接手,再次转卖对于惠氏奶粉而言是一次机遇。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7月,我国奶粉市场上多美滋、雀巢、惠氏的占比分别为16%、10%和5%,如果雀巢接手惠氏,则意味着雀巢的占比将达到15%左右,市场份额明显增加;如果达能接手惠氏,则达能多美滋的市场份额将达到20%以上。无论从生产线还是渠道和市场资源来说,优势的叠加意味着达能和雀巢无论谁未来能吞下惠氏奶粉,都将实力大增,并有可能一跃成为市场老大。
以惠氏奶粉的制药企业的背景,离开辉瑞并不能减弱其知名度,惠氏奶粉应该会有更好的发展。而放惠氏奶粉一条生路,辉瑞又可以集中精力和资金做强主业,目前看来这种舍弃是利人也利己的一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