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的改革任务非常重,要克服阻力,提升动力,关键在于顶层设计,顶层推动,同时要鼓励基层探索,基层创新,这样改革才有希望。
如何评判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如何突破重重阻力寻求改革新动力、推动经济顺利转型?在近日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与华安基金共同主办的“2011中欧-华安锐智沙龙”上,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物价:“九龙治水”难解通胀之困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在分析当前通胀形势时表示,尽管8月份CPI从上月6.5%的高点回落至6.2%,但这只是由于翘尾因素减弱造成的统计上的转折点,从环比看依然在上升,因此三季度创了季度价格的高位。四季度同样因为统计因素,虽然仍有所下降,但预期CPI将在5%以上,全年为5.5%,明年一季度也不会低于5%。
“尽管经济增长率逐步下降,但今明两年问题不大。因此,按照传统政策尺度,难以看到宏观政策往回调整的可能性。”他表示,由于成本上升,以及全球纸币信用化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猛涨,已冲击了长期物价均衡价。原来我国物价水平在1%~5%之间,以后可能是3%~6%,甚至是2%~7%。从政策上来看,目前单一方向调控特征十分明显,所谓“九龙治水”,各个政府部门“自扫门前雪”,尽管从微观上都是有效的,但多个部门共同单方向治理通胀问题,由于政策的滞后性和共同联合效应,很容易出现人们常说的经济不是“大热”就是“大冷”现象。
张平认为,当前通胀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农产品。据估算,目前农产品成本里土地成本大致占到20%,人工成本占到40%,还有物质成本大致占40%,其中物质成本中约80%与石油能源相关。这些因素每年会使物价提升2~2.4个百分点。此外,CPI中尚未考虑等值租金因素。因此,这些压力都使得未来中长期物价基准限度应提到2%~7%之间作为浮动区间更为合理。此外,由于垄断以及部门利益原因,导致价格“上得快、下得慢”,使得所谓价格黏性问题越来越大。
“从宏观上看,一方面社会融资总量连年翻倍性往上涨,但另一方面由于期限错配和利率双轨制,导致市场上资金极度紧缺,未来现金流压力将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地方作为中国经济推动最活跃因素的投资能力迅速下降。”他认为,仅从货币总量的角度进行调整,而不进行价格体系的调整,将难以应对此次保增长与抑制通胀间的关系问题,因此必须加快进行更广泛的价格体系改革。
楼市:土地制度不改难破困局
“高房价已经给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很大的障碍,最为明显的就是阻碍了城镇化进一步推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在分析如何突破当前楼市困局时表示,在国际外部需求逐渐减弱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将主要依靠拉动内需,而内需增长潜力来自于城镇化。因此,要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一定要解决房价问题。
但他同时认为,限价、限购等行政性手段,并不能根本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根本性问题。房地产市场限制供给,主要是土地供应受到严格限制,最终推高了房价。因此,当前楼市要突破困局,必须要思考几十年没有变的土地制度。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