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税负世界第二”说法不实?(2)

2011年09月20日 14:04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焦点三:中国税收负担全球第二吗?

  回应:以国际标准“宏观税负”衡量,我国税负并不高

  据张斌介绍,目前国内研究者将中国宏观税负指标分为大中小三种统计口径来衡量:小口径的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2009年,中国税收收入59521.59亿,按照2009年GDP最终核实数340903亿元计算,小口径宏观税负为17.46%。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指一般预算收入,即通常所说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09年,中国财政收入为68518.3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0.1%。

  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指全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除一般预算收入外,还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包括土地出让收入)、社会保险基金缴费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等。根据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计算,2009年,后四项收入分别为18335.04亿元、12780亿元、6414.65亿元、988.7亿元(包括电信企业重组专项资本收益600亿元),加上财政收入,全部政府收入合计约为107036.7亿元,大口径宏观税负约为31.4%。

  国际上统计宏观税负有两种口径,一个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中国与之相近的指标是“税收收入+社会保险缴费收入”占GDP比重。另一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界定,政府收入包括四类:税收、强制性社会保障缴款、赠与、其他收入,中国与此相近的指标是大口径宏观税负。

  按照OECD统计口径计算,2007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宏观税负分别为27.9%、28.3%、36.0%、43.5%。按此标准,2009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1.7%,比上述国家均低。

  根据IMF统计口径计算,2007年,发达国家全部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平均值为45.28%,发展中国家全部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平均值为35.6%。按照该标准,2009年中国大口径宏观税负约为31.4%,低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朱青说,根据最近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宏观税负(与OECD统计口径相近)约为21.9%,与OECD统计的30个成员国2008年平均宏观税负34.8%相比,低了近13个百分点。所以,从宏观税负指标上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宏观税负确实不高。

  可见,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比较,中国税负水平不可能排在世界前列。

  焦点四:税负高低决定了“痛苦”程度吗?

  回应:不应纠缠于税负高低,更应关注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

  张斌认为,除了统计口径的差异外,每个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税负是重还是轻,不能做简单的国际对比。目前没有足够的依据做出判断,究竟多高的税负水平是合适的。比如,有些北欧国家,宏观税负达到50%,但由于高福利,民众对高税负并没有太多意见。

  一些人之所以感觉税负较重,可能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现阶段非税收入比重较高,政府收入的形式有待进一步规范;二是税负分布不均衡,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阶层的税负相对较重;三是政府预算的透明度较低,财政支出的结构和效益与公众希望的理想状态还有距离。“宏观税负关键不在于收多少,而在于预算制度的完善和财政支出结构的改善。”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赵欣舸分析:“我们的税制结构有不合理的地方。一般而言,国际上的税制都是累进制,如果多得,多得部分将多收税。可我们不同,只要达到某一条杠,就是一个税级,就得按这个税级交钱。这可能导致你的收入高出几块钱就得多交几个百分点的税。”

  朱青介绍,老百姓一般是从教育、医疗、养老等政府民生支出中直接感受增加的受益,其从政府的国防、经济建设、行政管理等项支出中的受益则不容易感受到。因此,“当一国财政的民生支出规模较小时,老百姓往往觉得没有在政府的用税过程中直接受益,会感到税负较重。这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税收的使用效率,使税款最大程度地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日报,记者 罗彦 谢卫群 吴云)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关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财政部网站、IMF网站、OECD网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