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山西省统计局回应GDP数据打架与CPI感受不一

2011年09月21日 00: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太原9月20日电 题:山西省统计局回应GDP数据打架与CPI感受不一

  作者 任丽娜

  工资“被增长”、平均收入“被拉升”、大学生“被就业”、各省GDP之和与全国GDP数据不统一,CPI与民众感受不一等等,只要统计“一张嘴”,立马抓住了公众的眼球,同时,数据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日是第二届“中国统计开放日”,山西省统计局局长杨文章以及统计专家就统计数据相关问题对中新网作出了回应。

  “统计被炒作、被流行”

  杨文章说,有人错误地认为“统计,统计,三分统计,七分估计”,在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变化的今天,大众对统计越来越关注,对统计的认识也五花八门。每次统计数据、统计公报一经公布,网上、报纸上就会有各式各样的评论、报道。“被增长、被平均”带出了大批的“被”粉丝,一时间论坛、微博、MSN充斥着“被如何”,如果这个“被”字用在统计上面,那我们该说,统计“被炒作、被流行”了。

  就“被增长、被平均”,杨文章举了一个例子。有11个人,其中有10人人均收入1000元,1人收入10万元,这样一平均,人均收入便统计为1万元,此时就会有91%的人高呼“我被增长了”。

  面对这种现象,民众确实“被增长”了,但“怪罪”统计不准确显然也不行。杨文章表示,每个人应该抱着科学的态度认识现象的本质,看到数据背后的意义,如果用中位数、众数理论结合起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就会得到客观科学的结论,所以关注统计数据要从普及统计学入手。

  宏观数据GDP为何全国与各省之间打架?

  有媒体报道,中国按各省GDP加总之和、平均增速等,长期都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数据有差距,而且基本是“1+1>2”。如2010年全国31省市区GDP加总之和为43.2738万亿元,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总量39.7983万亿元多近3.5万亿元,相差近8.8%。

  “各省公布的数据超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总量,这属于正常现象。”山西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侯正平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目前中国GDP核算采取分级核算体制,国家和地方分别核算GDP,国家统计局对各省份的GDP数据进行审核。

  山西省统计局核算处处长窦志达说,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的全国GDP总量和各省发布的数据,其数据来源不一样。从统计技术上看,一些跨省的产品,各省分别核算的GDP相互间就可能存在重复。

  比如,一个地区是生产汽车轮胎和零配件,那么上述产品便是被计入地区GDP核算,但国家GDP核算它不包括中间产品,汽车轮胎和零配件的价值在汽车的价值中最终体现,这样地区的GDP总和便超出了全国GDP数据。

  CPI数据为何有时与公众感受不一致?

  “猪肉都涨价50%了,为什么统计数据却公布CPI为5%。” CPI的统计数字与百姓感受不一,便遭到了民众对数据公信力的存疑。

  既然统计是科学的,那为什么民众实际感受与统计所反应结果有差距,甚至是差距较大呢?杨文章说,“这个问题需要用一点哲学原理来理解,因为‘事物都是联系的’。”

  比如,一盘西红柿炒鸡蛋,它的成本是鸡蛋、西红柿、配料、调味品、人工、水电等所有费用的总和。其中任何一样价格的涨跌都跟这盘菜成本的大小息息相关。统计的数据,单一的看仅仅能代表有限的含义,在解读的时候以偏概全就会感到有误差。

  窦志达表示,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不同导致民众对CPI数据的感受也将不同。

  举例来说,今年上半年猪肉价格上涨较多,老百姓感受较为强烈,但猪肉仅仅是计算CPI的262个基本分类之一,猪肉价格上涨无疑会推高CPI,但猪肉价格指数不等同于CPI,因此,除了看总的CPI指数外,还应该看具体类别和商品的CPI涨幅。比如,近几年来手机、彩电、电脑等持续大幅度降价,但这些商品我们不经常消费,所以就不敏感,而水、电、燃气价格上涨较多,而这些商品我们天天要消费,所以我们感受强烈。

  据了解,CPI指数按用途划分为8大类,即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根据近13万户城乡居民家庭(城镇近6万户、农村近7万户)的消费习惯和支出构成,国家在这8大类中选择了262个基本分类,作为经常性调查项目。

  据了解,第二届“中国统计开放日”以“统计和您在一起•走向规范统一的中国统计”为主题。20日,山西省统计局还邀请山西省直厅局、省人大、省政协、媒体走进数据管理中心、民意调查中心等详细展示统计数据生产过程。此外,还走进山西财经大学举办中国统计开放日校园行活动,与公众零距离观察统计、感受统计。(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巫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