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CPI等备受关注的数据,从基础统计到出炉,到底有哪些过程?这些数据有什么意义?昨天是“中国统计开放日”,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举办“统计开放日”,在北京市统计局,来自市人大、政协部分代表委员,统计专家、学者和来自基层的统计工作者等,获邀参加“数据源头之旅”活动。
【CPI涨幅】
CPI涨幅赶不上猪肉步伐?
不同消费能力对物价感受不一
有网友咨询,为什么发布的CPI的涨幅那么低,而生活中很多东西的涨幅都很高,比如猪肉的价格涨得很快。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庞晓林说,其一是个体和总体的差异问题;第二是地区间的差距,就是地域间的差距;第三是因为比较的基础和标准问题。每个人心目当中的标准是不一样的;第四是统计数据的实质问题。现在从6月份开始,CPI、PPI发布方式改了,提前到每月9日。比如9月9日发布的8月份的数据,而不是当下的9月的数据。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解释说,CPI是综合了8大类别的消费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数字;而普通市民印象深刻的一般是生活必需品中单个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再加上每个人关注点不同,消费能力也不同,都可能对CPI数据的感受有所不同。而且各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权数(在CPI总体中的重要程度)对总指数的影响程度不同,而权数的确定是一个地方总体消费结构所决定的,和个人的消费结构可能很不一致。
他还解释说,普通市民对前几天、上周或者上月的价格走势比较敏感,从统计学来讲这是“环比”;但CPI是就去年同期作比,是“同比”。而且统计数据是公布上月数据,有一定的滞后性,也会与市民感受有一定距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