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湖南省农科院对外宣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其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该消息一时间引发广泛关注,人们在惊服于袁院士的成就之时,也有部分人士开始担忧我国的土地政策是否会因此松动。
事实上,中国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从未缓解。继大豆之后,玉米也沦为净进口品种,且中国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仅今年7月,中国一次性向美国订购了53.34万吨玉米,这超过美国政府方面预估的今年中国从美国方面进口玉米总量。
“中国粮食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这就必须在保住已有耕地面积的基础上,依靠技术不断提升单产,才能尽量满足国内需求。”国内知名农业专家昨日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影响▶▶大面积推广仍有难度
专家认为,袁隆平超级稻首次突破900公斤/亩,从技术层次而言,对提升我国粮食安全底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要大面积推广仍有难度。
农业部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所所长程式坦言,该品种水稻目前只能在得到验收的湖南境内推广,由于全国水土、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大面积推广还有相当的难度。“这个品种要在全国推广,还要经过国家的审定,它还要一个实验过程。”
“这是一个试验结果,要真正全面推广,需要很多配套条件,比如土地、肥料等,都有严格标准,普通农民不可能投入这么大,一般农田也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要大面积推广不太现实。”著名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郑教授还以高铁为例,“高铁要跑那么快,需要重新铺设铁轨,并不是在原来的轨道上行驶;同样,要达到或接近超级稻的单产水平,必须要在土地改良方面进行巨大投入,这个目前还比较难实现。”
“超级稻主要适宜种植在南方地区”,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水稻平均单产还远远低于900公斤/亩。根据他提供的数据,去年我国水稻平均单产仅为439公斤/亩。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