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农业专家:勿以超级稻为由触碰18亿亩耕地红线

2011年09月21日 19: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石岩)“把超级稻的成功和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挂钩,这一动机值得警惕。需要看到,尽管中国水稻增产有望,但丝毫不能改变中国耕地严重不足的现状。”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孙立城今天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言谈中透着担忧。

  中国农业部验收组19日公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有鉴于此举有望大幅提高水稻单产,部分人开始担心中国的土地政策是否会因此松动。

  “一些人想碰18亿亩的红线,这背后无非是利益驱使。”孙立城说。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消耗了大量土地,耕地面积被占用屡禁不止。

  2008年获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应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

  对于孙立城有关耕地严重不足的判断,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认同。他对记者举例称,单从油料作物来看,中国尚需约7亿亩的种植面积方能达到供需平衡,由此可见中国现有耕地资源的紧缺。

  而身处玉米生产大省吉林的孙立城也提到,尽管东北今年粮食丰收在望,但玉米却依旧处于“紧平衡”的状态,如果任由供需的小缺口变大,便可能埋下新的隐患。

  “不能把一个民族的吃饭问题当儿戏。你占了耕地盖了房子修了马路,回头后悔了再想种庄稼,就不可能了。”孙立城警告:“守住18亿亩耕地资源的红线,这根弦永远不能松。”

  而针对受超级稻丰收消息而欢欣鼓舞的舆论,李国祥提醒,这仅仅是试验成功,超级稻能否得以大规模推广应用,不仅农民、消费者接受超级稻需要一定的时间,有鉴于中国气候地理条件复杂,实现超级稻的大规模推广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谈及如何破解中国粮食安全这一命题,李国祥称,最紧要的是尽快探索平衡各方面(如中央及地方政府、农民与消费者等)的利益关系;其次,要保护好耕地等资源;最后,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产,稳住中国粮食安全的阵脚。(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